房地產中介傭金(中介服務費)貓膩多一直困擾著購房者,有中介鉆了法律的空子,分別向買賣雙方收取中介服務費,收兩家“茶禮”。昨日,廣東省物價局副局長馬云接訪時明確,中介向買賣雙方收取的中介服務費總數不得高于交易額的3%,否則就屬于價格違法行為。今年以來,省物價局收到的272份網上咨詢和投訴案例中,中介服務費、物管費和停車收費的問題比較突出。
中介傭金吃兩頭
市民馮先生去年初委托美聯港置房地產代理有限公司(下文稱美聯物業)經紀范國偉出售一套房屋,“簽定售房合同時,明明說好交易價為100萬元,3%的中介費共3萬元全部由買方支付,可后來美聯‘秘密’讓我又簽了一份委托書的材料,要向作為賣方的我收取0.5%的中介費,即5000元。我算了下,如此一來美聯就總共收取了3.5%的中介費。”馮先生翻著厚厚的材料說。
馮先生查到國務院批準的計價格[1995]971號文中提到,據此他認為中介是超標收費,去年3月向廣州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然而,仲裁委按照《合同法》認定雙方已經過合同約定收取5000元中介服務費,馮先生應當繳納這筆中介費。
昨日,對仲裁不服的馮先生把美聯物業“告”上了廣東省物價局,但由于案件已走司法程序,物價部門不能按照中介服務收費的有關法規作出查處。馬云副局長為此向馮先生“教路”,或者提出上訴要求法院判定為無效合同,或者可先向法院申請撤銷此前的仲裁結果后,再到物價局上訪要求查處。
當心低價傭金陷阱
隨著房地產市場的迅速發展,房屋中介費用的糾紛也陸續增多,馬云提醒,很多購房者會中了“低價”中介服務費的陷阱,有的中介公司向買方收2.5%,再向賣方收2.5%,單獨來看,都沒有超出物價部門的規定,但合計是5%,那就違法了。
馬云強調,市民若遇此情況可立即向物價部門投訴,待物價部門查實后,將要求中介退還多收款項,嚴重的會處以5倍罰款。
相關案例:
談價變成買房? 中介合同出貓膩
市民王建杰向記者講述了一件讓他終生難忘的窩囊事。2008年9月,急需買房的他相中赤崗路的一個小區,于是委托美聯物業經紀陳先生出面到該小區物色房子。不過陳先生表示,買家為表誠意需簽個意向書,但沒有專門格式的意向書,只能用購房合同代替,王建杰就在一份購房合同簽了字。
兩天后經紀打電話告訴王建杰,買家已同意王先生提出的價格,并已經在購房合同上簽了字。王建杰很生氣,他發現原來的那份“意向書”上中介人員將合同的詳細項目填寫好外,在合同的最后也多了業主的簽名和日期。
律師表示雖然王建杰手中握著意向書的復印件,打官司勝率較高,但很難耗得起,最好的方法還是把房買下來。
相關法規
國務院批準的計價格[1995]971號文規定:房屋買賣代理收費按成交價格總額的0.5%-2.5%計收,實行獨家代理的,收費標準由委托方與房地產中介機構協商,可適當提高,但最高不超過成交價格的3%。
2008年2月2日,國家發改委批復廣東省物價局(粵價函[2008]56號):房屋買賣代理收費標準,是指向房屋買賣雙方合計收取的總的費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