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中國木門平均以每年30%以上的增長速度出口,但面對國外知名木門品牌時還是難以招架、缺乏核心競爭力。”12月9日,在中國首屆木質門窗高峰論壇上,國家人造板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副主任付躍進道出了木門業的毛病。
截至去年,中國的木門總產值達到320億元,出口額更是高達4.94億美元,發展前景良好。“銷售情形可觀,但問題也不容忽視。”據了解,我國從事木門生產的企業達到3000家以上,其中以年產幾千到上萬套木門的大規模木門企業居多。中國林產工業協會會長張森林指出,木門業總產量、出口量大是事實,但企業技術力量薄弱,現代化生產程度偏低,同行之間抄襲模仿嚴重。不過,一些頗具實力的木門企業已認識到打造品牌的重要性。北京闥闥偉業門窗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晨曦告訴記者,把品牌做好再出口,企業就不是賣木頭而是賣牌子了。“有經濟實力的還可以從南美、東南亞、非洲弄木材回來,做成木門再賣到國外市場。”他表示,TATA始終堅持品牌化運營和誠信化服務,正因如此,才使TATA在全國都有店面、新老顧客達幾十萬人;蛟S正是因為有了品牌化意識,TATA木門至今仍位居行業前茅。記者發現,用百度和Google搜索“木門”時,“闥闥偉業”總是在首頁上出現,而這種結果無疑是消費者用鼠標點擊出來的。
論壇上,北京府上工貿有限公司(康潔)董事長王占府和吳晨曦的觀點如出一轍。王占府指出,洋企業能夠做好,中國木門企業為什么做不好,有時候不是中國企業做不好,而是一些木門企業只圖一時盈利,不愿意做品牌。“因為做品牌是有成本付出的,也需要時間的積累,如果企業鼠目寸光就只有永遠做貼牌生產的份兒,當然更談不上有核心競爭力與國際品牌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