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出來真是讓人難以置信,我在一年多時間里,前后共看了150多套房子,最多時一天看了十多套房!”一年來,80后白領利先生懷揣著30萬元,幾乎走遍了海珠區大大小小的樓盤,為的就是實現人生中的首個買房夢。
“從來沒有如此執著!”這是將近而立之年的利先生面對記者的第一句話。從起初買房時的信心滿懷到猶豫不定,從跌入迷茫消極的深谷,到最后進入理智冷靜的思維,從對“房事”一無所知到對房價了如指掌。這位每月拿著5000多元薪水的廣州白領,見證了一年來廣州樓市從寒冬到復蘇再到房價飆升以及史上最嚴厲房產新政出臺后的樓市轉為平淡的全過程。
“睇樓猶如炒股,心境就像股海的波濤般起伏。從最初每平方六七千塊的預算再到最終買下每平方一萬塊的房子,整個過程猶如一場煉獄,買房這事我算看透了。”利先生如此總結他的買房經歷。
買樓經歷記
滿懷信心:首次遇競價 該出手時沒出手
時間:2009年5月初
地點:新港東路某小區
房子:68平方米
房價:48萬元競價賣到52萬元,均價由7000元/平
方米到8000元/平方米
“我是從2009年3月開始看樓,當初的想法是買一套二手樓就可以了,目的很明確并且十分簡單,要結婚了,應該有個蝸居。當時,全球金融風暴過后的廣州樓市還沒有完全度過寒冬期,當時手里可用的首付款資金只有15萬元左右,按常規勉強可以支付首期房款買個二手房。在征得女朋友同意后,和家人一商量,大家一致覺得此時買房正當時。”利先生向記者講起了買房的初衷。想到不日可以住進屬于自己房子了,利先生信心滿懷加入了看樓大軍隊伍。
但是,利先生看中的第一套房子就給他來了個“下馬威”,2009年5月初,利先生在網上相中了位于海珠區新港東路珠影附近的一套二手樓,但當他來到這個小區時才發現,已有五六名像他這樣的買主正在等候看這套房子。當時一見這場景,利先生一聲怔住了,心情“咚、咚”地急促起伏,相當忐忑不安,沒想到竟然有這么多競爭者。
情況不如他所愿。由于想買這套房子的人有好幾位,包括數家中介在內近20多人在現場就爭論起來。業主也在猶豫該給誰好呢?現場冷場了大約10分鐘,突然有人提出以競價方式進行。在噼里啪啦的巴掌聲中,一場猶如拍賣會一樣的現場競購開始了。
隨著5000元、1萬元的價格上揚,業主最終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以52萬元成交了這套房子,這個價格超過他的預期。
利先生告訴記者,那場現場競購會時間持續了1個小時,由于他不愿意再多出幾萬元,就沒有買到那套原本喜歡的房子,“自己的心里當時雖然有點難過,但家人認為還有其它希望,女朋友也不停安慰。”利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