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穿襪子的歷史由來已久,而在中國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時期,以麻葛裹腳。在西方,大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的羅馬時期。襪子的工業(yè)化生產始于1860年。1940年,高筒尼龍襪在美國創(chuàng)造歷史最高銷售紀錄,并開始成為普通日用品。作為服裝的配角,襪子不斷向人們展示著它獨特的魅力,并從以往的只注重保暖,趨向于更注重美觀性、舒適性、功能性和安全性。襪子雖然小,但卻蘊含了很多內容,它的性能好壞直接關系到腳部的舒適甚至人體的健康。那么好的襪子究竟應該具有哪些性能,人們在日常穿著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1.襪子的選擇。通過對腳部結構及衛(wèi)生學的分析可知,好的襪子一般應具備以下性能——舒適性方面:透氣性、透濕性、吸濕性、保暖性;耐久性方面:耐磨性、抗頂破;合體性方面:延伸和收縮性,襪口不緊繃;內在質量方面:按照GB 18401-2003標準要求考核強制性項目,分為嬰幼兒類和直接接觸皮膚類。
從材質來說最好選含天然纖維在55%以上的襪子。天然纖維包括棉、麻、毛和桑蠶絲,其中,以麻的性能最為優(yōu)異。麻具有天然的抗菌和抑菌功能,吸濕排汗的性能比棉和化纖都要優(yōu)越。當然,含棉較高的襪子也是不錯的選擇,價格也較便宜。但最好不要挑選100%棉的襪子,這樣的襪子雖然舒適,但容易“損耗”。而含有彈性纖維(如氨綸、尼龍)的襪子不但耐磨,且穿起來不容易打滑,水洗后也不易變形。
老年人以及糖尿病人、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癥和血栓閉塞性脈管炎等患者,應格外注意襪口的松緊。由于這些人下肢及足部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若襪口過緊會加重下肢及足部缺血,造成局部營養(yǎng)不良,導致下肢或足部疼痛、潰瘍甚至繼發(fā)感染引發(fā)壞疽。
對嬰兒來說不論在哪個季節(jié),小腳都應穿上襪子保暖。嬰兒的襪子襪筒不宜過長,襪子的松緊口要寬,松緊適度,最好是淺色的棉或毛襪子。襪子買回來后要翻過來,剪掉里面所有的線頭,防止線頭纏住嬰兒的腳趾引起血液循環(huán)不暢。
2.襪子的搭配。襪子對男士的要求比較簡單,最重要的原則是講求整體搭配,顏色上一般傾向于深色,如藍、黑、灰、棕等便于與西裝搭配。白色和淺色的純棉襪一般用來配休閑風格的衣褲和便鞋。此外穿西裝時,襪口不能露出來。
女士的襪子,情況要復雜得多,女襪分為長襪、短襪。短襪一般只適用于長褲,對于裙裝來說,更適合穿長襪,這樣可以突出女性腿部的美。穿暗色的長襪,會使腿顯得較瘦,有修正體型的效果。明色的襪子是夏天的色彩,近于肉色的長襪更能突出肌膚的完美。在裙擺較短的情況下,最好不要穿花色圖案的襪子。
3.襪子的洗滌。如何能將襪子洗得又干凈又清新呢?最重要的是做到勤洗勤換。這兒介紹一種加醋去味法。醋具有清潔殺菌作用,可以除去酸臭味。醋還是天然柔順劑和增亮劑,能使襪子減少脫色,防止板結。在洗襪子時,滴上兩滴醋,然后將襪子浸泡一會兒再清洗。醋能深入到襪子纖維深處,徹底清除污垢,防止真菌傳播。
4.舊襪子的幾個用途。防止鞋子變型。把勾破的長絲襪或變薄、松掉的舊襪子塞進不穿的鞋里,鞋子不易變型。破絲襪當濾網。絲襪破了洞后不妨剪成段拿來當濾網,也可以將它做成洗衣網,既省錢、又環(huán)保。用作掃帚上的清潔部件。將破掉不用的絲襪套在掃帚上可將棉絮、頭發(fā)等難掃的東西掃凈。去除襯衫硬領污物,先將襯衫衣領浸水,在領子處擦上肥皂或肥皂粉,然后再用尼龍襪子在上面來回地擦洗,一會兒工夫就可把領子洗得干干凈凈,而且既不打褶,也不起毛,跟新衣服的一樣。
顧娟紅 盧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