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小我
在未來的某個時點,某個匪夷所思的化學名詞是否還將通過某個食品、某件外用品的曝光而知名天下,誰也不敢保證
【中國企業家網】連日來,霸王的股價伴隨二惡烷事件的反轉而起伏不定。伴隨其生產批準文號實則與多年前的中藥洗發品牌“麗濤”共享同一批號,并且“已過期”的最新進展曝光,7月20日截止發稿,霸王股價再次下挫1.44%至4.80元。
就在一日前,霸王股價在或能“翻案”的利好主張下,創出7.27%的漲幅勢頭。
正如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對霸王前景的判斷,霸王在日化產品中的地位奠定了其長期保持增長的勢頭,但面對當前媒體圍攻下集團沉寂多年的問題的逐一揪出,霸王于上周在微博上的緊急公關也是收效甚微。
面對股價在兩三天內蒸發40億的現狀,霸王此刻或許與消費者懷有同樣的心態,霸王的前程還將面臨多少問號?
1, 批號疑云?
事發于7 月16日一則“霸王防脫洗發液”的生產批準文號與“麗濤防脫洗發液”的批準文號相同(均是衛妝特字2003第 0504號)的新聞曝光。同期,在衛生部衛生監督中心網站顯示,這一批號狀態為“已過期”。
7月19日,霸王集團公關部楊政書對此證實,霸王防脫洗發水與麗濤防脫洗發水實為同一產品。針對批號過期質疑,楊政書解釋為,批號是可以續時間的,名稱是可以變更的,霸王集團正是通過延續時間和變更名稱繼續使用麗濤防脫洗發液的批號至2011年9月18日。
另一方面質疑在于,麗濤與霸王在功效標注上對于“純天然”、“中藥”、“無化學物質”等概念的偏差,楊政書對此解釋為,“麗濤以前就是特殊化妝品”,對于霸王功效的標注,是在“國家藥監局從2008年開始接手審批化妝品批號以后”。
在《藥監局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備注欄上,“產品名稱為麗濤防脫洗發液,原生產企業名稱為廣州霸王化妝品有限公司,有效期截止到2011年”的標注對上述說法進行了印證。不過,藥監局對于霸王生產批號的審批結論中并未出現“正式批準”的字樣,原因何在,尚有待事態發展。
2,標準缺失?
雖然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此前做出了“霸王產品二惡烷含量對健康不造成影響”的定性,但由于沒有公布具體的檢測數據,質疑聲紛至沓來。
在7月16日舉行的藥監局說明會上,業內專家一致表示,二惡烷在日化洗護用品中的存在很難避免,在將二惡烷的含量控制到不危害人體健康的范圍的前提下,希望公眾能用“理性”眼光去看待這個普遍性的問題。
不過,至于健康范圍的標準何在,我國目前尚沒有針對二惡烷殘留量的抽查檢測先例。
另一方面,藥監局在對霸王開具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國產特殊用途化妝品衛生許可批件》中注明:衛生部未組織對本產品所稱功效進行審核,本批件不作為對產品所稱功效的認可。
由此看來,霸王在‘二惡烷’含量是否涉及人體健康、包括產品說明書上的功效所述是否屬實,話語權還在霸王自身,國家藥監局、化妝品規范以及第三方檢測部門并未有一個既定的統一的審核標準去為此案定性。
3, 消費者知情權何在?
當然,如果按照美國食品藥品監管局對于制成品二惡烷水平應低于20ppm的標準,霸王的“毒性”可能正處于標準邊緣,如果按照澳大利亞、中國臺灣不超過100ppm的標準,霸王的“毒性”則是微乎其微——不過,這只是藥監局以及洗發水行業二者間的拉鋸戰,在消費者看來,“微量”、“超標”并不是關注的焦點,生產新的表面活性劑代替含二惡烷的當前活性劑也是治標不治本,關鍵在于當前在產品真實成分以及功效知情權上的缺失。
在未來的某個時點,某個匪夷所思的化學名詞是否還將通過某個食品、某件外用品的曝光而知名天下,誰也不敢保證。在這個方面,不僅僅是霸王,麥當勞、強生、沃爾瑪轉基因大米的先例都應引以為戒。
霸王以損失40億的市值代價,在洗發水行業掀起一場渲染大波,將帶來什么樣的負面影響,目前還難以估測。(吳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