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下鄉的啟動,對于家電企業而言無疑將是一場盛宴。據測算,連續四年對彩電、冰箱、洗衣機、手機四類農民需求量大的產品實施“家電下鄉”,可實現家電下鄉產品銷售近4.8億臺,累計可拉動消費9200億元。
記者多地采訪后深切感受到,TCL、創維、海爾等國內一線家電品牌,都在大力推進家電下鄉的工作。它們有一個共識:家電下鄉是一項長遠的工作,推廣得力的企業將借助家電下鄉的機遇做大做強。而沒有認識到這場機遇的企業,將在此過程中逐漸被邊緣化。
那么,在廠商的眼里,家電下鄉推進過程中將面臨哪些難題和隱患?
廠商建議向鄉鎮經銷商收增值稅
重慶TCL電器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云向記者表示,現在令鄉鎮經銷商最為頭疼的是開發票要上交3%的營業稅,這一下子把鄉鎮經銷商的大部分利潤吞噬掉了。
李云稱,就家電產品而言,從購買原材料、到生產、再到銷售給縣級經銷商,每個環節都已經向國家上繳了增值稅,但鄉鎮經銷商由于規模不夠,大都不是一般納稅人,讓他們以家電中標價繳納3%甚至更高的營業稅,并不合理。以TCL一款21寸的CRT電視為例,該產品中標價格為669元,TCL給鄉鎮經銷商的價格為605元,經銷商的利潤空間為64元,扣除3%的營業稅近20元,售后成本再扣除20元,經銷商賣這款電視的凈利潤僅20多元。
創維集團重慶分公司總經理左兵表示,對鄉鎮經銷商來說,3%的稅金原本是不用交的。
為此,李云建議,改向鄉鎮經銷商收取增值稅。
為了解決鄉鎮經銷商的利潤問題,李云稱,企業不得不把自己的部分利潤讓給經銷商。比如,TCL在中標價的基礎上給鄉鎮經銷商的經銷商價低幾個百分點,擴大其利潤空間。還有一些地方,縣級經銷商幫鄉鎮經銷商代開發票,由于縣級經銷商屬于一般納稅人,開發票時交的是增值稅,這么算下來,可以幫鄉鎮經銷商擠出 1%至2%的利潤。
大尺寸液晶“下鄉”破局
在家電下鄉實施過程中,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尷尬局面是,由于家電下鄉的彩電類產品的限價過低,導致可選購的彩電型號太少,而農民更希望買到的大尺寸平板電視并沒納入其中。
左兵認為,“下鄉”家電招標確定限制了下鄉家電的范圍,使得農民的選擇有限,不容易讓他們購到完全滿意的家電商品。李云也稱,參與家電下鄉的品牌有限,型號與檔次都處于中下等,難以滿足消費農民需求。
可喜的是,在記者調查期間,多位家電企業老總向記者訴說彩電最高限價2000元不合理之時,商務部、財政部最新發布的《全國家電下鄉產品(彩電)項目招標文件》解決了這個難題。根據該文件,最新一期家電下鄉招標活動中彩電產品的最高限價已經從2000元提高至3500元。
創維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可以預見的是,該政策的出臺將使32寸液晶電視擺脫有價無市的局面,甚至37寸的平板電視都可以納入家電下鄉產品的范疇;一直對下鄉采取觀望態度的外資品牌很有可能參與到家電下鄉活動中來。
售后服務存在隱憂
海爾長沙工貿有限公司日日順客戶經理羅可向記者表示了對未來的擔憂。
羅可表示,由于家電下鄉現在推廣的時間有限,家電下鄉產品的質量以及售后問題還未暴露。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農民使用家電的習慣容易導致一些家電產品出現問題。譬如,很多農民為了省電,冰箱大都是用半年,停半年,這對冰箱本來就是種損害。其次,一些三、四線產品的質量本身存在隱憂。再次,農村市場的基礎電力設施不穩定,也容易導致家電產品出現問題。當產品質量出現問題后,農民購買的下鄉產品大多可能已超過“三包”期限。由于交通設施的不便利,農民每次維修家電下鄉產品的成本會比較貴,可能會導致農民要求退貨,這種情況將是所有廠商未來將面臨的嚴重局面。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將對整體家電下鄉政策產生很大負面影響。如何防患于未然,我們內部一直在探討,但還沒有解決方案。
與羅可的擔心類似,廈門海爾工貿有限公司的客戶經理林經理向記者提出了家電下鄉產品“退換貨”的難題。
林經理表示,每個廠商的產品都有一個產品合格率。若碰巧農民兄弟買到了一款質量不合格的產品,這時已經拿到補貼。那么,在退貨時將會十分麻煩。農民需要拿著發票去稅務局注銷,還要把補貼退回給財政廳。換同款的產品時,需要重新走一遍復雜的購買流程。
盡管以李云和左兵為代表的多位一線家電企業的區域老總表示,由于已在農村地區深耕多年,售后服務和維修網點都十分健全。即便如此,他們也沒有否認,在許多邊遠地區的農村,售后服務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問題。
一位海爾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還擔憂:部分無法通過規模降低成本的中小企業,在低利潤面前,可能會采取降低質量的方式來減少成本。再加上,中小企業的售后服務并不完善。當家電下鄉持續一段時間后,如果由于中小企業產品質量不過關而導致問題集中爆發的話,農民會對家電下鄉產生較大的抵觸情緒。
家電下鄉將引發行業洗牌
對于家電廠商而言,家電下鄉還意味著行業洗牌的一個過程。
左兵直言,國產一線品牌大都擁有覆蓋全國的銷售及售后服務網點,無疑將在家電下鄉的過程中占據優勢,而外資品牌和中小型企業受益將會有限。
記者登錄“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發現,在家電下鄉的企業名錄中,除海爾、創維、TCL等全國知名品牌外,還包括一批多年前在競爭中出局的地方品牌,比如長嶺、西泠、金魚、水仙和小鴨等以及很少聽到的地方品牌。
針對這種現狀,業界對中小型“家電下鄉”企業下鄉前景提出了質疑與擔憂。
以浙江慈溪市新浦鎮為例,面積不到60平方公里,距離慈溪市區不足20公里,然而在這個小鎮上,卻擁有大大小小的近20家中標家電下鄉的企業。
該鎮的一位并不十分知名的家電企業老總擔心的并不是產品的技術標招標,而是各省市的流通標招標工作。
據他介紹,產品的技術標中標后,還需要再申請流通標。由于流通標是由各個省市的商務部門負責向國家商務部推薦,且名額有一定限制,而各省對本土的流通企業又存在一定的地方保護主義,三、四線品牌的企業在很多省份流通標未獲通過。所以,這些企業只能向流通標中標企業繳納一定費用,掛靠在這些企業的渠道中進行經營,而掛靠費就讓中標企業白白損失了幾個點的凈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