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曾被寄予厚望的盛宴,到頭來只是場空歡喜,這就是中小企業在家電下鄉中的真實寫照。被大品牌廠商強勢壟斷,中小企業的下鄉產品銷量少、收益少。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有14家家電下鄉銷售企業登記銷量居然為零,還有近20家中小企業的銷量只有個位數。而更令中小企業失落的是,家電下鄉明年起將實行“淘汰機制”,銷售業績不佳的企業將失去中標資格。表面上所有的企業都面臨同樣的風險,而實際上真正可能“下崗”的只會是中小企業。
17家企業銷售額超10億元
對于考核,大品牌企業無疑是不懼的。新快報記者在“家電下鄉信息管理系統”查閱了截至10月31日家電下鄉各企業發貨、登記銷售情況數據,共有348家中標生產企業,前10月的總銷量為2787萬臺,而排名前20的企業的銷量和就達到2177萬臺,占整體銷量的78%。也就是說,其余328家企業只能瓜分剩下的22%的市場蛋糕,很多企業前10個月下鄉產品的銷量只有幾百臺,甚至銷量為零。從分企業看,累計銷售額超過20億元的家電下鄉中標企業共有9 家,銷售額超過10億元也有17家,包括海爾、美菱、格力、新飛、美的、科龍、長虹、創維、康佳、TCL、聯想等。
“家電下鄉幫助大企業實現了快速拓展農村市場的愿望,由此也讓原本就在金融危機下艱難存活的中小企業丟掉了最關鍵的生存之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下鄉中標企業負責人認為,價格差距的縮小是大企業得以擴張的主要原因。通過最高限價和補貼的形式,給了農村消費者選擇品牌的機會,在價格相差不多的情況下,中小企業品牌優勢的缺失更加明顯。
也有行業專家分析,這一格局的形成與經銷商和消費者的選擇不無關系:盡管中標家電下鄉的品牌很多,但經銷商多數會選擇大品牌,因為大品牌在產品質量和服務都有保證,他們向農村消費者介紹起來也不用多費口舌,這樣一來商家的出貨快、資金周轉和利用率也提高了。而不少中標的小品牌,經銷商和他們合作起來風險比較大,這樣就出現了市場上“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局面。
家電下鄉中標企業銷售額前十名企業(截至10月31 日)
序號 企業 登記銷售量 登記銷售額
1 青島海爾 402萬臺 86.12 億元
2 合肥美菱 133萬臺 28.43 億元
3 珠海格力 103萬臺 27.74 億元
4 河南新飛 122萬臺 25.35 億元
5 海信集團 145萬臺 23.43 億元
6 海爾集團 144萬臺 22.47 億元
7 廣東美的 79 萬臺 21.64億元
8 美的集團 109萬臺 21.47 億元
9 海信科龍 97 萬臺 20.06億元
10 四川長虹 148 萬臺 19.06 億元
14家企業零銷量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348家中標企業當中,銷售額不足萬元的企業有13家,更有14家家電中標企業的登記銷售量和登記銷售金額均為零,其中包括UT斯達康、廣東好迪、江蘇春蘭洗滌等多家知名企業。這意味著有接近8%的中標企業實際上根本沒機會分享到政策成果。
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家電下鄉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家電下鄉政策是不錯,但是只是為大企業準備的,小企業就算中了標也賣不出產品。首先,家電下鄉要產品中標,其次是渠道中標,如果只有產品中標,渠道沒有中標,就只能依靠別人的渠道,類似海爾這樣龐大的渠道網點,才能滿足這兩樣,不然自己的產品用別人的經銷商銷售,經銷商會賣誰的產品可想而之。
還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小企業在招標過程中就已經注定成為失落者。“雖然最終中標了很多省市的家電下鄉產品招標,但是中小企業在渠道招標中卻大多落選,這最終導致了中小企業銷售業績不好的情況出現。”記者了解到,在四川、山東、河南等幾個家電下鄉產品銷售最好的省份,國美、蘇寧等電器連鎖銷售情況不錯,而中小品牌很難進入這些大型的電器連鎖,此外中小企業自有渠道未能中標,導致這些中小企業原有的經銷商開始轉向銷售價格相近的大品牌。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陸刃波認為,家電行業在一線城市市場品牌集中度已相當高,而家電下鄉某種程序上加劇了品牌整合的速度,“家電下鄉不是中小企業的盛宴,中小家電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已成不爭的事實。”
“末位淘汰”明年實施
針對14家下鄉企業零銷量現象,財政部經建司副司長曾建安解釋說,沒有銷售量的企業畢竟只占很少數。他認為,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的企業經營策略發生重大變化,自動放棄了家電下鄉資格;而有的企業正在加緊生產,還沒有來得及銷售;也有企業是因為當初報價太低,經核算無法維持正常生產。
“顯然,公布這14家中標企業的名單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敲山震虎,警示其他中標企業不要徒有‘家電下鄉中標企業’的虛名。”有分析人士指出。此外,曾建安還透露,11月3日財政部、商務部發布《家電下鄉中標企業考核及管理辦法》,自明年1月1日起,中標企業有了“淘汰機制”。《辦法》規定,生產企業所有中標產品自中標之日起3個月內沒有生產或6個月內沒有實現銷售,該生產企業將喪失中標資格。此外,將對中標企業按照考評系統打分,考核排名后5%的企業給予黃牌警示,連續2次考核排名后5%且得分均低于60分的企業,取消其中標資格。取消中標資格,也就意味著該企業今后不能再參與到家電下鄉活動中。
據記者了解,該《辦法》是專門針對明年的“退出機制”而頒布的,其中的計分標準頗為復雜,主要考核指標有標識卡申請有效率(指生產企業中標產品發貨量占該企業產品標識卡生成數量的比例)、產品銷售率(指該企業中標產品銷售量占發貨量的比例)、產品銷售量、投訴處理率、產品退換貨率等,考核總分為100 分。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該《辦法》的出臺將明顯改善目前家電下鄉中標企業的不誠信行為和產品的魚龍混雜,而“末位淘汰制”的引入更為入圍企業敲響了警鐘。
2009年1-10月家電下鄉產品銷售額
月份 銷售額 月份 銷售額
1月 4.79 億元 6月 54.81億元
2月 13.05億元 7月 88.17億元
3月 22.38億元 8月 75.96億元
4月 27.78億元 9月 61.78億元
5月 39.46億元 10月 120億元
14家家電下鄉中標企業零銷量企業(截至10月31日)
UT斯達康、廣東好迪生活電器、廣東歐意電器、廣東強力集團中山電器、廣州紅日燃具、合肥天鵝制冷、江蘇春蘭洗滌、唯冠科技、迅達科技、湛江鴻智、浙江雙鹿空調、中山樂邦生活電器、寧波正中電器、深圳友利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