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的工廠地處中山與順德交界的華口工業區,規模雖小,生產的燃氣具年銷量卻不少,最高峰時銷售額可達上百萬元,但從本月起該廠已不再生產燃氣具轉而生產小五金產品,因為其產品難以達標、面臨下架。繼《家用燃氣灶具》強制性國標實施后,6月1日起燃氣具新能效標準也強制性實施,連日來記者走訪珠三角多家企業了解到,類似老王這樣的“山寨廠”在佛山、中山、東莞等地數量不少。
順德燃氣具商會執行會長余少言認為,新國標的實施,將有利于整個燃氣具產業鏈的整合;當產業實現轉型后,該行業或可實現價值回歸。
現狀:生產成本漲兩成整機價格高出三倍
“同樣的牌子,兩頭爐臺式灶才300多元,加一個熄火裝置后身價就翻了4倍。”正在選購灶具的霍女士不解地說。昨日,記者在珠三角一些大型賣場了解到,按照新國標生產的產品價格一般在1200多元左右,而按照舊國標生產的兩頭式灶具僅300多元。
此次家用燃氣具的新國標在熄火保護裝置、環保條款以及檢驗規則等多處做出了修訂。
對于新標準產品緣何價格如此高,康寶副總經理陳永泉說,5級能效比標準成為燃氣具行業準入標準后,燃氣具生產成本被迫上漲。他說:“目前鋼材的價格從原來的4000元/噸漲至6000元/噸,而銅的價格每噸也漲了兩萬元,與去年相比,燃氣具的生產成本大約提高12%~20%。”
業界人士透露,新國標產品并不只是簡單地裝上一個自動熄火裝置,實際上,該標準是向歐洲發達國家的生產標準靠攏,其中燃燒器火控部位所使用材料就要求耐溫大于700℃。
陣痛:準入門檻提高中小企業或難生存
像老王這樣的“山寨廠”被迫轉產,在華口工業區就好幾家,順德馬崗工業區里的部分燃氣具企業也出現類似的情況。
業內相關人士透露,6月1日起,燃氣具新能效標準強制實施,大多數山寨廠的產品都難以達到3級以下的能效標準,一味壓縮成本而“偷工減料”的廠家不得不面對成本上漲帶來的考驗,原本微薄的利潤空間再次受到擠壓,最終被迫退出市場。
據了解,新國標對中山的中小企業沖擊較大,面對低端市場的企業無力實現技術改造和升級。燃氣具行業一直以來伴隨著內外競爭的壓力和陣痛,充滿著博弈。
此次所受影響,直接的表現是企業數量極速減少。據了解,2006年以前,珠三角燃氣具企業大約有1000家,業內人士預計,按照該形勢發展,能夠生存下來的制作整機企業只有200余家。
各方聲音
企業:提高技術水平應對
目前,順德、中山部分大型燃氣具企業表示,行業健康發展至少需要一年以上時間進行磨合,他們將積極提高技術水平,適應新國標的規定。
中山好太太電器技術部部長助理陳勇說,在國家標準實施前,好太太已經了解相關的草案規定,并按照要求進行了技術升級和創新。他認為,新國標對整個行業的發展利大于弊,消除了過去一些不正規的小企業生產的燃氣具的安全隱患。
順德燃氣具商會執行會長余少言則透露,此次新標準的實施“將有利于整個燃氣具產業鏈的整合,產業轉型后實現其價值回歸。”
政府:將在政策資金上支持
佛山經貿局有關負責人認為,面臨資金考驗的中小企業可拋棄孤軍奮戰搞研發的做法,聯合多個企業共同進行技術攻關;而不具備研發能力的企業,可持開放合作的心態,與高校或者大型企業進行合作。相關政府部門將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相應的支持。企業還可向經貿部門申請技術創新項目經費接受扶持,如果符合條件,按項目的重要性和技術含量的不同,企業將得到相應數額的項目扶持資金。
順德燃氣具商會執行會長余少言建議,對于制作整機不能達標的中小企業,可以保留制作配件的強項成為燃氣具品牌的配件提供方,或重新開拓其他適宜其產品生存的市場空間。
專家:將民企納入培訓體系
佛山市委黨校佛山社會經濟發展研究所所長、經濟學副教授趙起超說:“珠三角的小家電行業遲早要面對行業蝶變這一天,這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必然。”但在一個產業生死攸關之時,他建議相關部門可以尋找核心企業重新構建企業集團,迅速尋找技術創新,從而帶動其他企業渡過難關。
他說:“燃氣具行業遭遇新國標后引發的蝶變,可折射到珠三角其他行業的發展,中小企業需要吸取教訓,注重技術創新。”他呼吁,由于珠三角地區的民營企業家眾多,相關政府部門應將其納入國家培訓體系,及時傳遞最新的政策方針、發展形勢以及產業發展等相關信息。
隱憂:“舊貨”或流向農村
不少消費者以及業界人士則擔心,2009年1月1日起,大量滯銷的非新標的燃氣灶具由企業自主回收,是否會出現“舊貨”貼新標流向三級城市或者農村市場呢?
順德日野電氣的總經理覃吉明認為,受此次新國標影響,珠三角地區的燃氣具企業約有一半以上生產標準未能達標,那么他們將重新尋找“出路”,低廉產品或將流向農村市場,或將假冒名牌產品,尋找價格差距謀取利潤空間,在市場中渾水摸魚。
他建議,要凈化珠三角燃氣具市場,就必須先清理產品的終端市場。(陳麗莉 王鋒 黃寬偉 潘勤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