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9日,中國家電協會向《中國電子報》記者透露:“蒙特利爾多邊基金組織”已確定向發展中國家增資,這意味著中國在淘汰HCFCs(氫氯氟烴)制冷劑時可獲得發達國家資金支持,而此前聯合國相關組織一直沒有表現出增資的愿望。目前國際相關機構正在做該增資的“域值”計劃,暫時沒有明確的數額和具體實施日期,但借鑒中國冰箱領域的情況,這項多邊基金資助將很快到位且數額也將不菲。
記者近日還觀察到,杜邦、霍尼韋爾、大金等新冷媒(即環保制冷劑R410a等的代名詞)專利的擁有者,已加大了在中國市場內宣傳新冷媒的力度,顯然是嗅到了這方面的變化。多邊基金增資計劃的確定,將減輕空調產業新冷媒替換的成本壓力,但與杜邦等企業相反的是,空調整機廠家現在對此還沒有反應。
中國將再獲蒙特利爾基金資助
“蒙特利爾多邊基金組織”是專為幫助發展中國家實施《蒙特利爾議定書》而設置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是1987年簽訂的國際公約,其中詳細規定了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的具體日期。2007年7月1日開始中國市場全面禁止含氟較高的CFCs制冷劑的使用,目前在冰箱領域已徹底淘汰了氟利昂制冷劑。
接下來要淘汰的是HCFCs制冷劑,在家電領域的主要體現就是空調產品中R22的替換。先前《蒙特利爾議定書》規定,到2016年凍結HCFCs的生產和消費,最終淘汰期限是2040年。但是去年《蒙特利爾議定書》20周年大會上將這一日期提前了,凍結日期提前至2013年,最終淘汰期限提前至2030年。
這一規定促使空調整機廠家必須在2013年完成對R22的替換。海信空調研究所所長趙可可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完成替代從技術上講沒有問題,現在出口到歐洲的空調全部是R410a的產品,已經有多年的技術儲備,但成本卻很難解決。”
據了解,大約每臺產品要為此增加250元左右的替換成本。主要的成本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一,環保制冷劑的專利權主要掌握在杜邦、霍尼韋爾、大金等極少數國外企業手中,而這些企業在價格上并不想讓步;其二,替換之后,整機廠家需改造整套空調生產技術方案,隨后的售后服務也必須改變。
從成本角度來說,“蒙特利爾多邊基金組織”確定增資的計劃,對于空調整機廠家來說,無疑是個利好。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王雷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冰箱行業已經做出了榜樣。在淘汰CFCs制冷劑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得到了多邊基金的資助,從1993年到2002年,共獲得43個多邊基金資助的淘汰改造項目(其中冰箱和冷柜企業34個,壓縮機行業9個項目),獲多邊基金資助額約9000萬美元,行業內的主要企業通過資助完成了生產線改造。
據了解,當初“蒙特利爾多邊基金組織”給予冰箱等產業資助的時候,其規模還不大,而如今無論是冰箱產業還是空調產業的規模都有了空前的增長,照此推算,此次給予HCFCs淘汰的資助應不少于9000萬美元,將是一筆不菲的金額。
國際制冷劑廠家嗅到中國商機
國內空調整機廠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普遍認為,這種巨額資金的援助將有可能加速對R22制冷劑的替代。
另據中華商務網提供的數據顯示,2007財年,我國家用空調產量近7000萬臺(套),R22需求量約6.72萬噸,同比增長近25%。如果套用R22的需求量,那么到2013年之前R410a等環保制冷劑的前景將十分廣闊。
目前,R410a等混合工質環保制冷劑的專利權只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中,比如杜邦、霍尼韋爾、大金等。從去年開始,這幾家企業更是有意加大了宣傳力度,比如杜邦公司啟動了舒瓦(SUVA)制冷劑標簽計劃、霍尼韋爾啟動了R410a客戶認證計劃。
去年6月,霍尼韋爾高調宣布,意大利塔蘭托灣海關成功查封21只裝有空調的集裝箱,這些空調采用了未經合法授權的供應商提供的制冷劑R410a。一時之間環保制冷劑的替換問題在空調業界掀起不小波瀾。中國家電協會曾公開出面表示,空調整機廠家不必著急替換,離真正的淘汰日期還有一段時間。中國家電協會的態度其實很明確,就是中國空調廠家不必著急為高額的環保制冷劑買單,我們有我們的國情。
不過,《蒙特利爾議定書》很快便提前了中國市場淘汰HCFCs的日期。隨后不久大金便與法國阿科瑪公司宣布亞太地區合資建立兩家新公司,一個是在香港,主要做貿易,銷售R410A、R407C等環保制冷劑;一個是在常熟,主要生產和銷售R125,并計劃在不久的將來全面生產R410A、R407C等環保制冷劑。
最近,在每年一屆的中國制冷展上,杜邦、霍尼韋爾、大金更是齊聚一堂,再度向業內宣傳R410a等環保制冷劑。同時,從今年年初以來,他們在拉攏中國空調廠家上也加大了力度,海爾、美的、志高、長虹等企業或以“技術聯盟”,或以“質量聯盟”的方式進入了他們的圈子。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制冷劑代理商這樣告訴記者:“發達國家給我們提供多邊基金資助,這些發達國家的企業當然要把這筆錢賺回去了。”
專利費是新冷媒普及最大障礙
杜邦公司副總裁兼杜邦氟產品事業部總經理格琳向記者強調:“我們在研發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和數百萬美元的資金。”這就是為什么R410a等環保制冷劑價格高昂的原因。據中國空調整機廠家反映:“新冷媒材料成本其實很便宜,但他們賣給我們的價格卻是成本的5-7倍。”
成本顯然是制約中國空調新冷媒替換的主要原因。不過,比成本更加嚴重的是專利問題。廣東志高空調有限公司技術中心常務副總監林山昆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旦新冷媒的規模上來,分攤之后的成本也將不會是問題。另據趙可可介紹,現在上游壓縮機領域,直流變頻壓縮機有60%左右的產品用的是R410a制冷劑。他認為,變頻空調完成環保制冷劑的替換不是什么難事。
但是在技術上,混合工質的環保制冷劑專利已經被國外企業壟斷。中國空調產業在替換時,只能向國外企業購買產品,而目前的情況是,這些專利擁有企業想賣的也正是這一點。中國白電產業與黑電產業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國白電產業已逐步擺脫了國外技術專利的限制,空調生產企業當然不想在環保制冷劑上受困國外專利的制約而不能自拔。
中國家電協會秘書長姜風在往日與記者的溝通中便不斷強調,中國家電協會正準備申請國家項目,在企業內部研發、試驗對環境更加友好的新制冷劑,比如自然工質產品。
R410a雖然不破壞臭氧層,但會帶來較嚴重的溫室效應。據了解,山東東岳和清華大學合作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環保制冷劑“DY1-5號”,其熱性能可以與R410A、R407C等相媲美,能夠替代R22等HCFCs制冷劑。
不過,林山昆向記者介紹,國內的替代性制冷劑在國際ISO協會沒有拿到產品編號,因此無法在國際市場上銷售。林山昆認為,環保制冷劑在中國空調市場的替代至少需要3年時間。
業內人士一致的觀點是,即使“蒙特利爾多邊基金組織”的資金資助立刻到位,國內空調整機廠家仍然會考慮專利問題而持觀望態度,是否全面應用由國外企業壟斷的環保制冷劑產品仍是疑問。業內人士也期待國家盡快出臺相應政策以推動并明確新冷媒的替換進程,以避免企業的重復投入。
獲得“蒙特利爾多邊基金組織”的資金支持,能夠緩解國內空調整機廠家對環保制冷劑替換的成本壓力,但同時也會面臨這樣一個可能:在環保制冷劑上受困國外專利的制約而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