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紫砂門”事件,讓上百個紫砂煲企業偃旗息鼓,紫砂產業深陷生死邊緣。昨日,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與中國家用電器協會首次對事件作出了表態,在各方最為關注的“宜興”之外的泥土能否制作出合格紫砂產品的問題上,兩個協會通過召開“家電用陶瓷內膽生產應用情況研討會”,得出結論認為,紫砂陶發源于宜興,但從陶瓷科學的角度,利用宜興產區以外的黏土原料,通過配方的調整,同樣可以制作出符合標準的產品。
協會:合格產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與中國家用電器協會昨日透露,通過邀請全國部分高校、陶瓷科研院所、國家陶瓷質量檢測機構、企業等單位專家召開的“家電用陶瓷內膽生產應用情況研討會”可得出結論:適當添加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鎳生產陶瓷產品,是一種穩定成熟的生產技術,合格的產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
研討會還強調,紫砂陶發源于宜興,隨后全國各地利用當地原料陸續開始生產,逐步形成了日用陶瓷的一個重要品種。從陶瓷科學的角度,利用宜興產區以外的黏土原料,通過配方的調整,同樣可制作出符合標準的產品。
昨日,紫砂煲產品的創始人——佛山簡氏依立電器公司董事長簡廣則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造成行業目前局面混亂的原因,是因為“紫砂”定義沒有明確,缺乏相關的細化的標準。
廠家:紫砂泥不稀缺,番禺大夫山就有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此前外界普遍認為的紫砂礦“稀缺”的論調,簡廣認為并不準確。“中國的紫砂泥含量足以支撐工業化制造紫砂煲幾百年,紫砂礦不是一種稀缺的資源”,簡廣反復強調,“即使是最貴的紫砂產品,其紫砂原材料價格也就幾元錢一斤,價格是否昂貴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成形的工藝”。
簡廣隨后帶領記者來到位于番禺區禺山西路的大夫山一角,指出該處存在的赤褐色泥土都是紫砂泥。記者在現場看到,由于亞運道路工程施工,大夫山的該處山體已呈現大片切面,在裸露的切面上,赤褐色泥土面積規模不小。簡廣表示,他已經通過公司的實驗室對這些泥土的化學成分和礦物成分進行分析,結論就是這些泥土就是“紫砂泥”,并且已經在實驗室成功制作一個紫砂煲。
求證:尚無官方證據證明大夫山有紫砂泥
記者隨后向此前來過這片山體考察的江西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王平求證,王平證實,該處泥土的礦物成分與化學成分與宜興的紫砂成分“非常相近”,王教授透露,事實上包括廣東在內的江南地區,這種紫砂泥都非常常見。
不過到目前為止,尚無任何官方證據可以證明該處泥土屬紫砂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