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媒體報道,富士康科技集團近日將從深圳撤離,大規模遷往內地,目前最被看好的目的地是天津濱海新區。據了解,6月25日天津市有關領導已經前往深圳富士康召開動員會。但截至目前,富士康集團及天津市政府尚未正面回應這個消息。顯然,即使此次緊急內遷屬實,富士康也進行得極為低調。
內遷低調進行中
迅速果斷但不聲張,富士康集團大規模遷址進行得極為低調,似乎除了集團員工和客戶,富士康集團不希望外界在遷址前得知此事。據北京媒體報道,富士康集團主干即將遷往天津,深圳廠區只保留專門代工“蘋果”的事業群,員工從40萬人銳減到10萬人左右。
接連不斷的員工跳樓事件無疑給富士康造成極大困擾,但遷址對于富士康來說并不是一個“急救措施”。由于持續上漲的成本原因,深圳富士康早在2006年就計劃搬遷內地。但這項開始于4年前的計劃在最近半年可以說是以“超速”在運作。
有媒體曾在5月10日報道,天津市委常委、濱海新區黨委書記何立峰會見富士康國際集團服務器副總經理傅富明和前來考察的惠普企業服務器事業群全球副總裁杰克·法博,雙方即是洽談搬遷一事。到6月25日,媒體再報,天津市有關領導前往深圳富士康,召集計劃搬遷的部門員工代表開動員會。
即使在富士康集團內部員工看來,這次遷址也進行得突然和緊張。據說手機事業部、電腦配件等要求在一至兩個月內完成搬遷,連生產線一同搬走,除天津外還將搬往煙臺、武漢等地。富士康集團內部動員,不愿搬遷的員工可以先調換部門,愿意搬往天津的員工則加工資。為促進辦公室員工內遷工作,富士康甚至對深圳外遷的員工補貼3000元的安家費,這是前所未有的。
在遷址天津之前,富士康在天津已有兩個工廠,一個是生產手機電池的舊廠,一個是建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生產手機外殼的新廠,但規模都不大。這次遷址并非是擴建天津工廠,而是全面撤離深圳。手機事業部遷往天津,電腦事業部搬往重慶和武漢,深圳只留下代工“蘋果”的事業群。
一箭雙雕的加薪
“員工連跳”之后,富士康在一個月內兩次加薪,普通工人薪水從900元漲到1200元再漲到2000元,增幅達到66%。日本證券公司忙著給富士康公司非正常加薪做出影響評估,發現這將使鴻海集團今年的成本增加45億至50億元。另外由于富士康調整了工人休息時間減少加班工時,這意味著富士康可能需要多聘2萬人來彌補工時短缺,這部分額外成本達23億至25億元。
經濟學者認為,富士康短期內66%的加薪屬于非正常狀態,這不是一般企業能夠承受的,那么富士康之所以做此非常之舉,除了面對“連跳”壓力外,還有沒有其他隱情?“富士康是想借助加薪,攪亂內地代加工企業的競爭局面,這是富士康的一個策略,也是一次賭博。 ”有經濟學家分析。
一方面,富士康想借助工人加薪改變中國廉價勞工的歷史,另一方面加薪令其他代工企業被迫跟進,從而攪亂競爭格局。富士康全球員工約有80萬人,深圳富士康有員工40萬,其中年薪1萬元左右的普通工人占九成,年收入12萬元以上的中高層管理人員為3200余人,僅占0.8%,這說明富士康集團至今仍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低廉勞動力是其最顯著的優勢。加薪顯然是富士康擺脫“勞動力低廉”之嫌的途徑。
富士康加薪不足一個月,“攪局”就初顯成效。據報道,富士康二度加薪的第二天,深圳富士康附近的臺企美律電子廠1000多名工人因不滿加班要求而集體罷工。全球第二大代工企業偉創立在珠海的代工廠近期也出現了罷工。代工巨頭廣達在上海的代工廠目前已經有部分員工向富士康在上海的基地跳槽,員工的訴求是要與富士康工人一樣的薪資。但富士康負擔得起的薪資,其他廠商則不一定承擔得了,這正中富士康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