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3張互聯網電視牌照已發放完畢,但彩電企業的思想包袱并沒有因此有所減輕,反而在此后不久顯得更為沉重。記者了解到,按照廣電部門新的要求,彩電企業生產的互聯網電視必須植入持牌企業的內容平臺,且每個型號的互聯網電視植入的平臺必須具有唯一性,彩電企業在擁有廣電批號的情況下才能生產互聯網電視。針對這一規定,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代表彩電企業明確表達了立場,即希望相關部門改進監管方式,對于持牌企業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積極予以制止,同時建議廣電部門盡快公示互聯網電視業務許可辦法,確保符合法定條件、標準的申請人可依法取得行政許可。
彩電企業期望科學監管
為了保證互聯網電視內容的可管可控,國家廣電總局在今年3~4月,向上海文廣、中國網絡電視臺、杭州華數頒發了3張互聯網電視牌照。只有獲得牌照的企業,才有資格向彩電企業提供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然而,在牌照發放之后不久,廣電部門又要求每臺電視機只能植入一個由“持牌單位”設計開發的互聯網電視機客戶端(包括客戶端芯片和軟件),且一個互聯網電視機客戶端只能嵌入(包括技術支持)一個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的地址。
針對這樣的政策,彩電企業認為廣電的要求沒有體現對內容的審查和播出的監管,背離了對視聽節目內容和集成服務進行監管的目的,不符合產業和技術發展的趨勢。
為了更好地傳達彩電企業的訴求,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代表彩電企業向有關部門提交了《關于互聯網電視產業發展有關問題和建議的報告》(簡稱《報告》),希望廣電的監管方式更為科學有效,而不應干涉彩電企業的技術自主權和消費者的選擇權。
彩電行業專家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互聯網電視機客戶端作為電視機軟件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僅要保證互聯網功能安全、可靠,而且要保證數字電視、模擬電視功能穩定可靠,還必須保證消費者外接其他設備的穩定運行。如果將持牌單位客戶端直接植入電視機可能會產生系統不兼容或系統出現漏洞等問題,導致受病毒攻擊、應用程序不穩定等后果,出現系統故障甚至崩潰,這將嚴重侵害消費者利益。”
在《報告》中,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建議廣電部門加強對互聯網視聽節目內容審查,加快對符合條件的節目播出機構進行許可,而不應干涉其他互聯網服務及彩電整機生產和技術研發,同時建議有關部門盡快制定出臺互聯網電視機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和相關管理辦法,規定彩電企業以技術協議形式接入廣電的視聽節目播控系統,保證電視機本身技術的完整性。
亟須盤活存量市場
記者從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了解到,目前我國骨干彩電企業已經銷售的互聯網電視大約為500萬臺,而生產庫存、銷售庫存的數量超過了500萬臺。依此計算,我國互聯網電視的市場規模達到了千萬級。然而,如果現有的監管方式不做調整,超過千萬臺的互聯網電視有可能面臨退市的風險。
今年4月底,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下發文件,認定彩電企業生產和銷售互聯網電視是“開展了數字電視服務,違反了《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并責令彩電企業5月底以前停止有關行為,對在規定時間內不予停止的企業,要按照《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47條規定,按擅自設立廣播電視播出機構處理,對企業處以投資總額1倍以上2倍以下罰款。
“如果盲目停止向消費者提供互聯網電視服務,將可能導致大量退機,不僅對中國彩電行業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并將嚴重損害消費者的權益。”中國電子視像行業協會副會長郝亞斌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
記者從上海文廣和杭州華數獲悉,其互聯網電視內容集成平臺將于6月下旬接受國家廣電總局驗收,驗收通過后有望于7月份正式運營。
按照廣電部門的要求,彩電企業在5月底要停止向用戶提供互聯網電視服務,而持牌企業最快于7月才能正式運營互聯網電視平臺,此后彩電企業還要做客戶端植入和軟件升級的工作,因此用戶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享受到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如果真的出現這種情況,無論對彩電企業還是對消費者來說,都是莫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