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范圍內的第四輪大規模的“家電下鄉”招標工作再度啟動。如果算上此前的兩輪區域試點的招標,自2008年12月以來的不足兩年內,下鄉產品的招標已步入第六輪。
此前,國家曾規定,對于下鄉企業和產品原則上是一年一招標來確定。去年,隨著國家對下鄉政策的調整,考慮部分家電產品更新換代快、價格波動大的因素,一些產品的招標次數改為一年兩次。
不過,多位家電企業在接受《中國企業報》采訪時卻抱怨,“下鄉招標太頻繁,像冰箱、空調、洗衣機、電磁爐、微波爐等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遠沒有達到需要一年兩次招標的程度。今年2月份才中標的下鄉產品和流通資格,不到1年便要在今年底全面廢止,企業為了參加家電下鄉投標,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投標成本大幅增加
一位業內知情人士透露,“招標前,所有的產品要送到國家認可的檢測機構、獲得國家檢測合格的檢測報告,這筆費用的開支在幾萬元到幾百萬元不等,主要看企業的投標型號數量。其次,所有產品的中標費是1000元一個型號,一年多招標幾次,費用就要成倍增加。再者,每個企業在各個省的下鄉操作保證金在30萬元,如果中標全國就是上千萬元的投標。”
此外,不少中小企業了為增加中標的把握,在這一過程中還要面向評委付出一筆不小的公關費用。知情人士透露,“這些去公關評委的企業,主要是實力與規模都不大的中小企業,其中以太陽能熱水器、冰箱、空調領域居多。”
“其實,當前我國空調、洗衣機、冰箱、熱水器、微波爐的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并不快,一年一次完全可以。”多位企業人士如是說。
記者還注意到,除了招標頻率加大,就連每次投標的產品型號也快速提升。第一輪全國招標時,每家企業的中標型號被限定為15個,而第二輪則增加到30個,第三輪則擴大到50個。剛剛啟動的第四輪招標,每家企業的中標型號數量則被擴大到80個。這意味著,一家企業只要有80個型號中標,僅中標費用支出就高達8萬元。
據了解,雖然國家規定,中標企業和產品的資格有效期為一年。從去年以來市場操作情況來看,很多企業的中標資格在不到一年就被提前終止。日前,在新一輪招標文件中就明確提出“自招標公告發出之日尚具有中標資格的原中標企業未參與本項目投標,其原中標資格截止于2010年12月31日,自2011年1月1日起原中標協議廢止。不過,上述企業2011年1月1日前已領取標識卡的原中標產品,允許其作為家電下鄉補貼產品銷售至2011年3月31日。”這意味著,此前所有企業中標的所有產品和企業資格都將被終止,而要繼續進軍家電下鄉市場就必須要重新參與新的投標。
政策實施接近尾聲
當前,家電下鄉政策實施已接近尾聲,山東、河南、四川三個省的家電下鄉政策將于2011年11月底到期,屆時所有在上述地區銷售的家電下鄉產品均無法再次享受13%的政府補貼。《中國企業報》記者還看到,安徽、湖北、湖南、內蒙古等10省市自治區也將于2012年11月底結束政策的實施。
這意味著,今后1—2年內,家電下鄉政策將逐步退出國內農村市場,而對于當前許多農村市場已占據企業銷售50%比重的企業而言,如何開拓后家電下鄉時代的農村市場,已經成為必須要提前布局和考慮的問題。
日前,國家三部委首次對家電下鄉政策實施過程中26家生產企業、39家流通企業提出黃牌警告。一旦連續兩次被黃牌警告并考核成績低于60分的企業,將會被取消家電下鄉中標資格。這意味著今后一段時間內,國內企業在農村市場的拓展難度將加大,整個農村家電市場的發展將步入白熱化階段。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中國企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