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性不夠、專業性不強”,則被認為是當前中國眾多家電展會一直面臨卻未曾破解的問題。近年來,各類家電博覽會層出不窮,有相關的行業協會主辦的,有地方政府主辦的,還有第三方展覽公司主辦,這一系列展會均以“傳播品牌形象、交流行業經驗、拓展全球商機、引領行業趨勢”為目標,但最終卻淪為“行業內部的聯歡會、主辦機構的賺錢機器”,未能真正構建起展會對于家電企業的核心吸引力。
“一大幫中老年人,成群結隊,手上拎了十幾個資料袋,每到一個展位上就要資料單、要手提袋,有的還把家里的購物小車拉過來了,乍一看以為是趕大集的,其實這是中國的各類家電展會的現場。”
黃羽,這位在國內某家電企業已擁有10年海外市場拓展從事經驗的外貿部經理,一跟《中國企業報》記者談及國內的眾多家電展會,就連連搖頭。在他看來,中國的許多家電展會總是想將自身打造成為“最強、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展會,最終卻陷入了“定位不清、四不像”的尷尬境地中。
“除了廣交會,對于國內其它的家電展會,我們均沒有太大的興趣。”多位家電企業海外業務負責人在接受《中國企業報》采訪時,均發出了上述相同的聲音。10月15日,一年兩次的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又稱廣交會)如期在廣州拉開大幕,每年均是在第一期亮相的電子及家電類展區,獲得了來自美的、TCL、海信、長虹、格蘭仕、海爾、志高、春蘭、美菱、新科等眾多大中型家電企業的集體青睞。
廣交會為何受到了眾多家電企業的青睞,而其它家電展會為何又會遭到企業的不待見?一熱一冷的背后,到底折射出中國家電展會的哪些問題?已經走過了30年的家電產業,家電展會的興起也有近20年的時間,為何中國家電和電子領域,始終辦不出像美國CES、德國IFA這樣的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展會?本期,《中國企業報》記者將為你解讀上述問題。
家電展會年年有
《中國企業報》記者調查發現,中國的家電展會還真不少。目前,在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展會主要有中國電子商會主導的青島國際消費電子博覽會、中國家電協會牽頭主辦的中國家電博覽會、順德區政府主導的中國順德家用電器博覽會、中國制冷工業協會等牽頭組織的中國制冷展,以及寧波市政府舉辦的中國寧波家電電子展覽會、安徽省政府主導的中國合肥家用電器博覽會。此外,還有中國深圳消費電子展,以及眾多第三方的專業展覽會組織的一些區域性的家電零部件、整機采購貿易展會。
從各類展會舉辦的時間來看,當前這些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家電展會,已經為國內眾多家電企業提供了一個比較清晰的展會安排路線圖。從3月份,中國家電協會的家電展在上海舉辦,到4月份中電的深圳消費電子展在深圳舉辦、7月中國國際消費電子展和中國制冷展也先后于青島和北京(或上海)開幕、9月寧波的家電電子展召開、10月廣交會和順德家電展相繼召開,11月則以合肥的家電博覽會收尾。
據了解,中國家電協會的家電博覽會原定于每兩年舉辦一次,此前一直在北京舉辦。不過,隨著北京家電制造產業的敗落,于幾年前便移師上海。今年,原計劃在上海舉辦的家電博覽會,因受到上海世博會的沖擊而推遲。多年來,由于中國家電協會一直面向白電企業,展會參與者也一直為協會的會員企業。
最近5年來,青島的消費電子博覽會,由于有了美國CES主辦方的加盟合作,在影響力上有所提升,試圖將其打造成中國消費電子產業技術發展趨勢的風向標。不過,隨著今年青島電博會主辦方中國電子商務與美國CEA簽署的5年合作協議到期,有消息稱美國方面看到近年來青島電博會的參展企業縮小、展會定位不明晰,為了展會熱鬧加了家電下鄉,以及深圳、合肥等地的中小企業貿易團,偏離了雙方當初合作的設想,有意結束合作。不過,青島電博會主辦方否認了這一傳聞,并表示雙方正在洽談。
而順德的家電展,由于緊貼著廣交會一期結束的日期,承接了廣交會的一部分家電海外買家團,自舉辦以來一直依托順德輻射珠三角家電制造業的優勢地位,定位于貿易類型的展會,雖然在引導產業趨勢上的作用并不明顯,但已連續舉辦了10屆。而合肥家電博覽會的舉辦剛滿三屆,這與合肥近年快速成長為國內新的家電產業基地密切相關,但業內人士擔心,合肥只是生產基地,并不是產品技術的創新研發中心,這一展會能否長期舉辦下去,令人擔心。
行業面臨三大軟肋
近3年來,已連續參加過國內數十場家電展會的某南方家電企業品牌部負責人坦言:“這些年來,各種家電展會是越來越多,展位費也越來越高,但給企業帶來的作用實在有限,各類展會出席嘉賓、參展觀眾、展示產品均是大同小異。”
經過調查采訪,《中國企業報》記者發現,展會規模越做越大、定位越來越豐富,最終卻讓參展企業感覺四不像;展會招商人情化趨勢加劇,展會只追求經濟效益卻忽視了對參展企業的軟硬件配套服務;展會招商時承諾的各種新技術論壇、采購洽談會、海外采購團等一系列承諾,總是說的比做的多,最終兌現的很少,要么走樣要么取消,已經成為近年來困擾國內家電展會快速發展的主要軟肋。
多位家電企業人士透露,在國內市場上,只有廣交會主動參加。除此之外的展會,主要是為了維護與政府或者協會的關系,有選擇性的參加。一位國內專業的展覽公司內部人士則透露:“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展會經濟快速興起,而中國的三大車展帶來的經濟效益也非常巨大,這刺激了很多機構和單位主辦展會的熱情。但現階段很多展會的效果實在不敢恭維,很多展會的招商就是面向參展企業賣展位,而忽視了對于專業參觀觀眾的邀請,比如有實力的渠道采購商、科研院所的技術研發人員等。”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和訊網無關。和訊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
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