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開局的首月,中國金融體系的構建和金融改革開放可望再次加速前行。上周末,第三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剛落下帷幕,“一行三會”的年度工作會議又相繼召開。
一系列重大金融舉措和改革方略將在2007年次第展開:銀行業,難度最大的農業銀行改革已然啟動,國開行商業化路徑明晰,和銀行業緊密相關的資產管理公司轉型在望;證券業,建立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啟動公司債市場的改革成為重心;保險業,如何在綜合經營大格局下加速發展,成為首要命題。此外,農村金融、宏觀調控、匯率形成機制依舊是2007年的首要金融關鍵詞。
針對2007年的金融開局,本報即日起推出系列報道,旨在解讀金融全局和行業中各個領域的開局規劃,觀照金融業一年的發展路徑。敬請讀者關注。
隨著以股權分置改革為重點的基礎性制度建設深入開展,資本市場正在發生轉折性變化。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日前召開的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對當前市場形勢有清醒的判斷,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他提出,九個方面將是證監會今年的工作重點。
尚福林提醒說,目前市場發生的積極變化還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長期影響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內外部制約因素并沒有根本改變,我國資本市場持續穩定運行的基礎仍不牢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必須對當前的市場形勢有清醒的判斷,今年繼續做好九大方面的重點工作。
以穩步推進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為重點,完善市場結構,健全市場功能。重點發展交易所主板市場,繼續推進中小企業板塊建設,積極推進創業板市場建設,進一步發展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構建統一監管下的全國性場外交易市場,探索適應多層次市場建設需要的交易制度創新,建立全國統一的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管體制和持續監管制度。同時,積極穩妥發展公司債券等固定收益類產品市場,推動建立統一互聯的債券市場。
以改進治理水平和增強透明度為重點,進一步做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工作。進一步加強上市公司基礎性制度建設,改進和完善日常監管。進一步強化轄區監管責任制,完善綜合監管體系,繼續完善直接融資和再融資制度,推動市場化并購重組,從增量和存量兩個方面改善上市公司結構,支持上市公司不斷提高質量。
以增強監管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為重點,全面提高證券經營機構及證券服務機構規范化運作水平。抓緊落實綜合治理各項收尾工作,確保證券公司綜合治理按既定目標圓滿完成,如期轉入新的常規監管階段,健全防范風險的長效機制。加強對基金業務活動及從業人員的監管,加強對證券服務機構的監管,規范執業行為,防范風險,推動證券經營和服務業務良性發展。
以執行新會計、新審計準則為重點,切實提高資本市場財務會計信息披露質量。加大培訓力度,加強上市公司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執行新會計準則的監管,查處嚴重利潤操縱行為,確保新舊會計準則平穩銜接。全面推行新的注冊會計師執業準則,進一步發揮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產評估機構在提高資本市場財務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作用。
以創新發展為重點,推動證券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做優做強。按照“試點先行,逐步推開”的原則,支持證券公司進行產品、服務和組織創新。繼續推進行業整合,促進全行業轉換經營機制、贏利模式和改善行業形態。豐富基金產品類別,穩妥推進封閉式基金轉型與創新,審慎推進基金公司開展專戶理財業務試點。積極推動各類合規長期資金進入股市,促進機構投資者協調發展。
以穩妥推出金融期貨為重點,更好地發揮期貨市場功能。全面落實金融期貨相關制度安排和各項準備工作,在準備充分、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推出股指期貨。繼續深入開展金融期貨投資者教育工作。建立健全金融期貨與證券現貨市場風險監控、信息溝通和監管協作的工作機制。做好《期貨交易管理條例》出臺后的實施準備工作,進一步完善保證金安全存管的制度性安排,適時推出新的商品期貨和其他衍生交易品種。
以提高執法效率為重點,加快市場法規體系和執法機制建設。加緊推動與《公司法》《證券法》配套的資本市場行政法規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證券執法體制,積極探索證券期貨監管執法中的行政和解模式。加大打擊非法證券經營活動的力度,推動建立打擊非法證券活動的聯合工作機制和執法機制。
以切實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為重點,穩步推進對外開放。繼續支持境內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個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支持符合條件的證券、期貨公司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審慎推進基金公司、證券公司QDII試點,深化國際合作與交流,逐步擴大我國資本市場影響力。
此外,以提高監管能力為重點,加強隊伍建設和內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