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記者 曹晶晶 實習生 蔣麗裟)按柜員機旁的告示撥打“客服”電話,被告知到指定ATM機上取錢,結果銀行卡被吞,卡上的30多萬元隨后被消費掉。損失慘重的鄧先生一氣之下將兩家銀行告上法庭,指柜員機存在重大技術失誤,要求銀行賠償損失30多萬元。此案昨日在天河法院立案。
“客服電話”指定轉賬
9月16日早上7時許,鄧先生到位于天河區廣汕路北的某銀行ATM機上準備取現3000元,柜員機顯示操作不成功。這時,鄧先生發現ATM機的按鍵旁邊有個告示:柜員機正在系統升級,如有問題請撥打電話“33013026”。鄧先生打通該電話,被“客服”告知:“不要心急,錢會補回來的,你只要按照我提示的操作就可以。”鄧先生便按照提示操作,將49988.12元轉入“客服”指定的賬號,而ATM此刻提示操作不成功,電話那頭的“客服”又提示去另一家銀行轉1萬元到指定賬號,稱這樣就會把之前取現沒吐出的3000元一起共13000元予以返還。
銀行卡神秘失蹤消費
按照指示,焦急的鄧先生馬上跑到附近的某銀行ATM機上,用銀行卡取現10000元打算轉賬給“客服”指定的賬號,但卡卻在柜員機里取不出來了。為此,鄧先生再次撥通“客服”電話。該“客服”告知鄧先生先將10000元存好,等銀行開門后再到銀行取卡。存好錢后,鄧先生再次來到某銀行讓銀行工作人員拿回被吞的卡,卻發現柜員機里沒有卡的蹤影,而當時距離被吞卡時僅一個多鐘頭。鄧先生馬上與銀行方面一起報警。當日下午,鄧先生經查詢發現,銀行卡的余額只剩108.50元,銀行卡在金福珠寶被人消費6次合計253811元,在海珠區薈萃超市消費57000元,被取現8次合共17000元,損失達30多萬元。
狀告兩銀行技術失誤
事發后,鄧先生得知那個所謂的“客服電話”根本不是銀行的客服電話。他推測自己使用的兩家銀行的柜員機均被不法分子做了手腳。鄧先生認為,ATM機被他人貼上不明標示后,銀行方面卻沒有及時發現并予以消除,致使自己在取款時受該標示引導,將款項轉入不明賬戶,銀行方面存在重大的管理過失。而自己從未告知他人密碼,僅僅在兩家銀行的ATM機上使用過,就在當天被他人消費了30多萬元,顯然,這兩臺ATM機同樣存在重大技術失誤,才會導致銀行卡密碼泄露,兩家銀行應對此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為此,鄧先生找到兩家銀行商討賠償事宜。但兩家銀行皆稱這是刑事案件,讓鄧先生去找公安,破案以后再說。在協商失敗之后,鄧先生將兩家銀行告上法庭,要求兩銀行賠償損失30余萬元。
同臺柜員機4儲戶丟財
鄧先生的代理律師吳義春表示,銀行既然稱柜員機沒有問題,應該有舉證責任。涉案的柜員機旁邊都有閉路電視,銀行應該及時監控,及時發現問題。只要銀行提供監控錄像,就能弄清鄧先生的銀行卡落入何人之手。
吳義春律師告訴記者,另有3名市民也“栽倒”在鄧先生使用的那臺ATM機上。截至目前,在同一時間段,這4名用戶曾使用過同一臺ATM機,共遭人消費近90萬元。而除鄧先生之外的3名受害人的銀行卡都隨身攜帶,并未丟失。
柜員機取錢小心被拍肩
警方提醒:柜員機取錢時對陌生人要戒備
新快報訊(記者 李國輝 實習生 劉莉麗)拍肩轉移事主注意,然后飛快將一張廢卡插入柜臺機入卡槽,將事主銀行卡調包,然后趁事主離開之際操作轉賬,盜走卡內存款。日前,家住天河區駿景花園的居民吳小姐便遭此不幸,被盜走1萬多元。
16日晚上7時許,吳小姐到小區一臺柜員機取錢,當她取完錢準備取卡時,有人拍了一下她的右肩。她扭頭看到一個陌生年輕男子,正想問對方干嗎,突然覺得不對勁,急忙回頭,只見左側一名中年男子飛快地從柜員機退卡槽里抽出一張卡,然后拔腿往小區外跑。“搶銀行卡啊!”吳小姐一邊喊一邊追趕。小區保安阿虎聞聲追了過去,追了幾十米,他見了前方站著同事阿剛,于是大喊“抓賊”,阿剛立即追堵。追了約兩條街,阿剛一個猛沖,將逃跑的中年男子撲倒在地,隨后將其送到社區警務室。社區民警黃Sir當場從該男子身上搜出50多張來歷不明的銀行卡。
經查,該男子是廣西人,近來與3名同伙在多個小區內拍肩調包盜銀行卡。“可惜的是,事主還是上了當。”黃Sir說,該男子抽走的其實是他插在入卡槽上的廢卡,而事主的銀行卡依然留在柜員機內,在吳女士追趕時,該男子同伙趁機在柜員機上操作,取走了吳小姐卡內1萬多元。
警方提醒市民,時值年關,各類詐騙盜竊活動增多,居民務必提高防范意識,在柜員機取錢時對陌生人要提高戒備。如果遇到有人拍肩調包,可通過快速觀察操作頁面確認自己的卡是否仍在柜員機里,以免出現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