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融資解中小企業貸款之困 年底規模有望破百億 中新網杭州7月31日電(記者 柴燕菲 實習生 倪幼杰)當前,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備受關注,各電子商務服務商紛紛推出相應的增值服務。然而,隨著互聯網應用的拓展與滲入,“網絡融資”正成為一股新興融資力量迅速蔓延。有業內人士預計,至2010年年底全國網絡融資將有望突破“百億大關”。 網絡:一個融資新平臺 所謂的網絡融資,是指建立在網絡提供中介服務基礎上的企業與銀行或第三方機構之間的一種借貸。貸款人通過在網上填寫貸款需求申請與企業信息等資料,借助第三方平臺或直接向銀行提出貸款申請而獲得的一種新型貸款方式。
這種服務在美國急劇成長,但對于其是否能在中國大規模應用,一直受到了業內的普遍關注。據悉,目前,國內提供“網絡融資”服務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企業,主要阿里巴巴、網盛生意寶、一達通、敦煌網和金銀島等五家大型企業。
相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貸款手續,網絡融資的貸款方式更靈活,融資門檻更低。特別是對于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的浙江經濟,網路融資的崛起無疑是浙商轉型升級背后的“糧倉”。
記者了解到,根據受眾群體、業務授理方式的不同,目前現有的網絡貸款服務主要分為封閉式服務型和開放式平臺型兩大類。前者如金銀島、一達通,后者如阿里貸款、生意寶。
事實上,為了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各方均在探索一個最為合理的萬全之策。
2010年6月2日,網盛生意寶首先推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產品;緊隨其后,2010年6月8日,阿里巴巴也在網絡融資領域試水;2010年6月30日,中國建設銀行首次試點立足于敦煌網平臺的“e保通”網絡信貸新產品。
困境:信息不對稱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小企業之所以貸款難,主要因為企業與銀行之間信息的不對稱。而網絡平臺正好能夠解決企業與銀行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當前我國中小企業平均存活時間不到3年,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財務報表混亂、缺少可抵押物、抗風險能力薄弱等問題。如此信息不明朗的情況很難讓銀行放手借款。
除此之外,傳統銀行企業貸款業務以客戶為導向,進行精細風險管理。在人力成本、管理成本近似情況下,銀行及其業務人員都不愿意授理小額貸款業務。
在這種現實背景下,“網絡融資”的出現成了一貼良藥。對于銀行與小額貸款公司來說,既降低了經營成本,效率更高,也更為靈活;對于資金需求者來說,則更便捷,更能滿足其融資需求。
當然,這種模式也存在一定的風險。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馮林則建議,“網絡融資”服務在做到銀企貸款需求對接的同時,還需對企業資質進行一定程度的認證,或是通過減免部分原有授信審核操作程序,來達到降低銀行人力成本的目的。
未來:空間很大且多元化發展
從近期一系列大企業的動作中不難看出,中小企業尤其是網商的融資需求很大,網絡融資有著很大市場空間。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市場監測統計顯示:2010年上半年,我國針對中小企業的網絡融資服務放款規模總額超過75億元人民幣,預計2010全年有望首度突破“百億大關”,達到130億元人民幣新高。
而對于未來“網絡融資”的發展走勢,馮林認為,開放式平臺將面臨集成整合型的“重模式”和專項服務型的“輕模式”發展選擇。
馮林解釋,“重模式”平臺通過整合貫通各方數據,達成貸款信息的線上提交、驗證,進而建設信用評級體系,最終發展成銀行對平臺整體授信,平臺對企業單個授信。而 “輕模式”將只對中小企業提供“資質認證”,不再提供銀企對接。
據悉,目前我國網絡融資服務的整體市場仍處于用戶積累的初級階段,“但伴隨市場規模擴大、運營成本增加,探索盈利模式將是必然之舉。” 馮林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