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13日電(王文舉) 13日收盤兩市再次收紅,至此大盤在節后已走出四連陽,從推動大盤上漲的因素看,有大宗商品走強帶來的金屬、農業板塊飆漲,有煤炭能源發威,13日又是地產、水泥接棒拉升大盤,雖然大盤一舉突破了自8月份以來的箱體上線,但仍未見哪些板塊成為持續性熱點。
在連續上漲后,13日大盤出現寬幅震蕩,一度表現搶眼的黃金板塊今日僅三只個股收紅,有色、煤炭兩板塊則小幅收跌,農業板塊也下跌收盤,房地產接棒黃金、有色繼續推動大盤走強,那么是什么因素推動了這些板塊上漲,這些推動因素又將發生怎樣的變化,對股市產生怎樣的影響?
大宗商品走強 相關板塊聯動
在美聯儲重啟量化寬松政策預期等多重因素影響下,9月底以來,商品市場全面飆升,金屬價格逼近歷史高點,農產品價格更是在11日出現全線跳空漲停局面。兇悍的漲勢進一步強化了市場通脹預期,而在通脹預期下,商品價格也將進一步上升。
相關大宗商品走強帶動A股市場相關板塊走強。統計顯示,在A股市場上,三季度以來,受資源板塊上漲推動,上證大宗商品板塊指數累計上漲40.2%,而同期上證指數漲幅為17.04%。特別是近4個交易日,煤炭、有色板塊集體飆升,成為推動大盤上漲的主要動力,而繼11日農業板塊大面積漲停后,12日農林牧漁板塊再次紅盤報收。
不過,12日收盤后,大宗商品市場普遍出現回調。前期強勢品種棉花和白糖出現調整。有色金屬呈高位震蕩走勢,滬鋅微漲,滬銅鋁小幅下跌。雖然13日收盤大宗商品整體偏強,但連續上漲后獲利多單可能逢高減持,投資者或應注意相關板塊風險。
看好人民幣前景 國際熱錢卷土重來
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明確表態不會讓人民幣快速升值,但節后大盤走出四連陽,成交量持續高位,不禁讓人聯想到人民幣升值預期,有分析人士認為,近期股市與期市大好,跟美元持續走低和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熱錢也有一定的關系。
根據華寶證券研究所測算,8月份新增外匯占款中疑似熱錢的部分為553億元。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美、日、歐經濟前景進一步惡化,加之相關國家的政策干預,熱錢開始加速流入人民幣資產。而在股市、樓市、債市和大宗商品四類資產中,股市對資金的吸引力最高。
如果人民幣升值預期持續存在,則會有更多的國際資金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中國,或多或少總會有部分資金進入股市,這在一段時間內會對股市構成持續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