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莊鎮進入旅游旺季,吸引了眾多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新華社發
平谷22萬畝桃花競相開放。新華社發

消費券,在今年春季的旅游市場足足地熱了一把。繼杭州首開先河之后,各地跟風發起了不同面值、不同使用方法的旅游消費券。一時間,鋪天蓋地的消費券席卷而來,然而褒貶不一的爭議和討論也紛至沓來。消費券到底能給老百姓帶來多少實惠,是天上掉下的餡餅,還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發券者
10元消費券拉動289元消費
杭州市旅游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他們對杭州旅游消費券發放使用的專項調查,有82.62%的受調查人員表示旅游消費券促使持券人有來杭旅游的念頭;持券游客手中每張10元的杭州旅游消費券拉動了289.45元的在杭消費。今年一季度,杭州市共接待國內旅游者1122.56萬人次,同比增長 8.4%;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39.34億元,同比增長12.3%?梢,杭州旅游消費券對旅游市場起到了較大的拉動作用,乘數效應非常明顯。
近期以來,杭州游客量的暴增,景區景點接待游客量猛增,西湖、西溪濕地等景區游人如織;賓館飯店、旅游車輛的出租率猛增,周末甚至出現一房難求、一車難求的現象;文藝演出不斷加演。
上海市旅游局程梅紅副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上海不發消費券,也不針對外地搞促銷,發券促銷需要財政投入。程梅紅表示,盡管不發券,但上海市旅游局在上市民中發起的“百萬市民百元游上海”活動,也有效地拉動了上海旅游市場。“眾所周知,上海一直是個游客輸出地,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變它為目的地,讓自己的市民先行動起來,更多地在本市消費。這項活動的推出,讓很多市民了解到,原來只要花不到100元,就可以在家門口玩得盡興。”
>>禁券者不發旅游券也可拉動市場
>>官方說法
發券有效果
國家旅游局旅游促進與國際合作司副司長薛亞平表示,這些特殊時期的創新之舉,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推動了潛在的旅游消費意愿?傮w看來,這些旅游消費券的發放,在促進國內旅游市場繁榮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薛亞平指出,各地仍處在探索階段,發券過程中難免有一些問題存在,有待相關部門的進一步完善。
北京市旅游局副局長顧曉園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旅游行政管理部門的角度來講,推出優惠政策,拉動起市民的出游興致和信心只是刺激旅游市場的第一步。接下來,應該和企業重點研究如何使游客的消費結構更近合理,同時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以留住游客,這才是使旅游市場長久繁榮的根本之計。
>>專家觀點
降價才是硬道理
“政府如果真想惠及百姓,拉動旅游市場,與其搞那些花里胡哨的消費券,不如直接降低門票價格。這樣是讓百姓受益的最直接、最有效也是最簡便的方法。”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王建民教授一針見血地說。
談起市面上流通的各種各樣的旅游消費券,王建民表示,“忽悠”和“作秀”的成分居多,其作用類似于“打折卡”,只能算是政府仿效商家的低劣促銷伎倆,而有違消費券的初衷。他指出,消費券首先應是政府行為,其次應是在使用過程中不帶有任何附加條件,而且是人人都可以享有的。
關于某些機構派發景區門票的行為,王建民表示,門票領取的程序繁瑣,“有些需要上網登錄抽取,抽中后再由主辦方郵寄或者上門領取,對于老百姓來講,不夠方便,同時也給相關部門增加了勞動量,我認為這是行政成本的浪費,不如直接降低門票價格來得有效。”
>>網絡調查
八成游客考慮消費券景區
近日,大眾點評網在其網站上針對554名白領消費者進行了一項消費券體驗調查,并發布了此次調查數據。
盡管經濟形勢仍然嚴峻,受調查者者仍然表示出強烈的旅游消費需求。對于即將到來的五一小長假,49%的消費者表示有出游計劃,其中有出游計劃的消費者中有78%的表示會優先考慮發放消費券的景點。
據了解,目前各地發放的消費券大多設置有消費指定商戶,和最低消費額限制,不少網友呼吁直接減免門票“更加實惠”。此次調查顯示,41%的消費者認為消費券使用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使用門檻高,不夠實惠”,29%的消費者認為是“指定商戶消費,優惠難落實”,16%的消費者認為是“申領不方便 ”。網友反映的其他消費券問題還包括“有效期較短”、“政府消費券和商家促銷券充斥市場,難以分辨”、“紙質消費券攜帶麻煩”等,還有20%受調查消費者認為“消費券都是噱頭大于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