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史上8天長假當中,許多市民會刷卡消費。為了防范和遏制不法分子銀行卡詐騙,昨日,銀監會向公眾發布安全使用銀行卡提示。
投機套現不等于無息貸款
眼下,社會上出現的聲稱“代辦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黑中介”,通常通過手機短信、互聯網等大量投放廣告,以“現金放款、手續簡單、信息保障”等宣傳手法誘騙消費者上門,并賺取消費者的手續費。過節期間,有人需要大量現金,一不留心就會上當。
這類“黑中介”實際是借用消費者的身份同時向多家銀行申請多張信用卡,然后刷卡套現,以“十個杯子九個蓋”的方法循環透支。
銀監會提示:天上不會掉餡餅。這種行為使消費者面臨多重風險:一是持卡人個人資料如被“黑中介”出售給他人從事非法活動,或私自用于申請其他信用卡貸款,持卡人將面臨法律責任、債務催收、聲譽風險等諸多問題;二是如持卡人參與偽造申請資料,合謀騙領信用卡或進行惡意透支,將形成不良記錄,甚至可能被以詐騙罪追究刑事責任。
卡在手中不等于安全用卡
姓名、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和密碼4項個人信息,是銀行卡服務中驗證身份的重要信息。國慶期間,用卡頻繁,這些重要信息很容易泄露。
銀監會提示:個人信息要管好。市民的銀行卡信息泄密,分為主動泄密和被動泄密。主動泄露主要是一些不安全的銀行卡信息保管習慣所致。例如:隨意放置銀行卡和身份證件、隨意丟棄刷卡單據和對賬單、刷卡輸密碼時不遮擋等。被動泄露主要是銀行卡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欺詐手段套走。例如:要求持卡人按照不法分子的電話指令進行轉賬、出借銀行卡和身份證件、身份證復印件不標明“限制用途”等。不管信息是主動泄露還是被動泄露,都很可能為詐騙分子盜用卡中資金提供可乘之機。
自感不欠不等于信用良好
國慶期間消費事務多,一些持卡人辦理了過多的信用卡,一會兒用這張卡,一會兒又用那張卡,很容易出現遺忘和差錯,造成超期拖欠,很容易形成個人不良信用記錄。
還有一些持卡人貪圖小便宜,因持僥幸心理而將維護信用記錄的重要性拋至腦后,出借(出租)銀行卡和身份證件給不法分子用于套現,造成身份被冒用,被迫承擔透支還款責任,導致個人資金損失或涉案。
銀監會提示:維護信用記錄很重要。持卡人應理性用卡,及時還款,養成仔細核對賬單和交易記錄的良好習慣,以維護良好的信用記錄。
口頭宣傳不等于合同約定
國慶之前,推銷辦卡的銀行銷售人員很多。為了能“完成任務”,一些銷售人員往往把自己的卡說得天花亂墜。
銀監會提示:信用卡產品的權利、責任和義務,都是靠信用卡章程、領卡協議(申請材料)等合同文件約定。對自己不了解的信用卡品種,不要只聽銷售人員口頭宣傳或只看廣告材料,不明白的應及時咨詢相關銀行客服電話或上銀行網站查詢相關資料,切勿隨意簽署信用卡合同文件。
免息消費不等于免費用卡
免息分期付款消費,是國慶期間很容易遇到的一件事。不過,雖然說是免息消費,但往往需要繳納相關的手續費。持卡人還款時需特別注意,不要遺漏手續費金額;否則又會落下不良信用記錄。另外,信用卡一經確認激活,盡管不使用,也有可能會產生年費。
銀監會提示:免息消費仍然是借貸消費,最終仍需要償還,享受費用減免還需要持卡人滿足一定條件。根據人民銀行規定,超出免息期仍未償還或未全額還款的信用卡,須按日息萬分之五(年息18%)償付利息,并付出相關費用,高于一般貸款利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