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幾年前,廣東已經對教師有償家教作出禁止性規定;最近,山東、浙江分別立法規范有償家教;前天,教育部終于放言,表示反對教師利用職務之便進行有償家教牟取私利……面對教育部門的明令禁止,校園內外各方會怎么看?連日來,本報記者走訪各大校園,發現有償家教的一方多是生存壓力大的教師,另一方則是學習漸重的學生,以及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家長們。“存在即合理。有償家教市場的興盛無疑是教師、家長雙方各自急迫的需求所推動的。”采訪中,教育學者如是總結。
教師:我們生存壓力大
“給差生補課,給優生輔導。在家辦個班,一天能掙兩三千元,一個假期掙幾萬元很輕松……”這是昨日在越秀區某中學采訪時,一位年輕老師向記者透露的一筆“賬”。該老師透露,對于有豐富高考備考經驗的“名校名師”則遠遠不止這個“價”。“名校名師的收費標準通常在兩小時100元甚至更高……”
記者調查發現,做有償家教的教師多是年富力強的年輕教師,他們的教齡普遍不超過10年。“生存壓力大”是那些老師提得最多的一句話。“一直都是教師工資追趕公務員,追來追去卻越追越遠。”采訪中,“工資問題”一直是老師們的“爭議焦點”。
“當了三年老師,工資總是不超過2400元。”昨日,廣州某市一級中學一位年輕老師向記者坦承:很窮。該位教美術的老師回憶,他工作的第一年是實習期,工資只有1800元,“如果不做一些兼職,日子根本沒法過。”他說。無奈,他只好犧牲休息時間給兩個學生輔導賺點外快。“學校領導也體諒我們的難處,校長公開說在不影響教學的情況下,年輕教師可以出去做點兼職。”
家長:一切都是為升學
家住廣州市越秀區東風路的張欣是一位六年級小學生的母親。以前,她堅持不給孩子報補習班,但最終還是妥協了。“孩子班上的同學,大部分都上了,我們實在堅持不住了。”這讓她真切地感受到了家教市場的強大威力。而最讓她震驚的是,這竟是只有12歲的女兒主動要求的。“她求了我一個星期,不是為了玩具、為了旅游,而是要去補習,她說她怕考不到推薦生,被人看不起……”張欣有些無奈。
“一個十多歲的小孩子就知道,有了高分數,就會有好學校,就會有好工作,就可能養家糊口,更何況我們的家長?張欣直言,在減負問題上,政府下了那么多的文件,卻看不到效果,“大學越來越容易上、孩子的書包卻越來越重……”
“只要目前的教育仍然是一種應試教育,學生的學習成績仍然是其升學的不二法則。”同樣作為一名高三畢業班學生家長的廣州某省一級學校高三級級組長黃老師坦言:“如果這個社會對個人成才能形成多元的評價與認可,無論孩子的何種選擇都會有不錯的出路,那么大家還會擠在這一條船上嗎?還會抓住‘應試教育’這根稻草不放嗎?”
質疑:有償家教=影響正常教學?
今年上高三的小鵬坦言家教比課堂更能令他領悟問題。“課堂太多人了,老師一次過,不懂就過去了。理科的知識一環扣一環,前面如果弄不明白,越到后面越不懂。而家教老師是一對一,講得更細,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提問,所以更容易讓人理解接受。”
在教育部的表態中,“有償家教”和“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緊密連在一起。在調查中,多數老師并不同意教師進行家教就會影響正常教學秩序,因為他們利用的是自己的休息時間,例如周末和寒暑假,所以并沒有影響到上班時間。以下是記者和某老師的一段小對話———
記者:雖然家教和上課的時間不沖突,但是你能保證不會疲憊地走進教室嗎?
某老師:很多老師做家教并不在周一到周五,僅僅是在周末而已。
記者:那原先預定周末批改的作業怎么辦?
某老師:老師職業比較特殊,除了上課,其他空閑時間比較多。大多數老師的現狀是,批改作業和備課等事情在周一到周五的坐班時間就已經完成了。所以,周末即使不出去上課,時間也會在書報電視和走親訪友中度過。
曾有家教經歷的張老師表示,適量的家教其實對教學有幫助。因為在家教中學生通常要求老師講得更加明白,更加深入淺出,所以老師必須不斷整理和提升自己的思路。這反過來惠及他日后的教學。
“有償家教的現象,責任不在教師,而在目前的人才選拔制度催生了這種市場需求。治本之舉在于進一步提高教師待遇,改良單一應試的考試選材制度。”昨日,華南師范大學研究教育學的周先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觀點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