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的質疑主要也集中在這一點:政府為什么不提前兩個月發公告?對此,唐海海表示,今年深高的招生會延續以往的做法,不會對兩校的教學區域和校區結構做任何改變。因此,合校帶來的影響要到明年招生時才會顯現。
對合校這件事情,唐海海說,政府不只是提前了兩個月,而且準備了更多時間在調研、論證。在決策過程中,教育主管部門也一直在審視、斟酌,避免出現任何可能的違規做法。合校的決定要等到政府批文下來后才會對外正式公布。
按照教育主管部門所言,兩校合并是為了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讓更多的孩子能接受高質量的中學教育,而且也沒有損害到原片區孩子入讀深高初中部的資質,那為何會引發業主如此激烈的反對?
征求意見會后,記者采訪了多位參會業主。家長們的擔心首先來自孩子的利益受損。除了擔心因上學距離的增加帶來不安全因素之外,家長們更擔憂的是,深高初中部原有的優質教育資源因合校擴張而被稀釋,“原來是6個班,現在要辦16個班,辦學水平能不受影響嗎?而且,兩所學校合并會有一個磨合期,趕上這兩年上學的孩子豈不成了過渡期的犧牲品?”一位家住在中旅公館2期的女業主對記者表示。
實際上,除了孩子,合校還動了房子。據記者了解,香蜜湖片區已經成為深圳的豪宅區之一,經歷了2007年和2009年兩度房價暴漲之后,目前該片區部分小區的房價從開盤時的萬元左右已飆升到4萬元以上,很多業主都花了大價錢才得以擁有一個深高初中部的學位房。
蒯先生告訴記者,他現在的房子是去年年初以2.6萬元/平方米的價格買到的,因為有學位,這個價位比同質量的房子要高出很多,如果深高初中部搬到深南中學,那他完全可以在深南中學片區買房子,成本要比現在低多了。
記者了解到,隨著深高初中部與深南中學合并的消息傳出,原深南中學片區內的房價已開始悄然上升。
多元利益并存,政府實施政策如何兼顧?
就深高與深南中學合并遭到業主反對一事,記者采訪多位深圳教育界的人士。在深圳從教多年的劉老師告訴記者,家長的反應其實并不過激。
劉老師上個世紀80年代就來到深圳從事教育工作。在他看來,改革開放30年來,深圳基礎教育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但也積累了諸多難以化解的頑疾,其中教育資源嚴重不均衡就是其中之一。深圳雖然培養出了包括深高在內的所謂四大名校,但以2009年為例,四大名校高中階段招生人數不足4000人,還不及當年全市初中畢業生源4.5萬人的零頭。這意味著逾90%的深圳學生必須選擇四大名校之外的普通高中。
公開的數據也顯示,目前深圳正面臨公辦高中學位嚴重不足的困擾。2009年,深圳市每100名初中畢業生中只有48名能夠考上公辦普通高中,而同年深圳高考的本科錄取率為52%,也就是說,在深圳,考公辦高中比考大學本科還要難。
“優質教育資源的短缺,使深圳市民不得不從孩子小學畢業就開始參與到對教育資源的爭奪戰中,占有一個好的初中學位,至少可以讓孩子考上好高中的幾率大大增加。正因為如此,深高與深南中學的合并才會引起家長如此激烈的反應。”劉老師說。
長期關注深圳教育問題的深圳都市城市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宏對本報記者表示,通過合校或者名校辦新校等方式擴大現有優質教育資源的覆蓋面,讓更多的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基礎教育,政府的這一做法本無可非議。家長為了獲得優質資源而高價購買學位房,本身是一種投資行為,業主在享受收益的同時理應承擔相應的風險,這不應成為反對合校的一個理由。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勞凱聲則認為,在多元利益并存的今天,即使是政府部門也難以再代表所有人的利益,一個好的政策,僅僅有好的初衷是不夠的,在政策的實施過程中,既要考慮歷史因素,還必須協調、兼顧好各方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這已經成為現代政府、現代社會必須面臨的一個課題。
記者截稿時,深高與深南中學合并引發的這場風波還在繼續,“政府不能以更多人的利益為理由來損害我們的利益”。一位業主代表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也許會選擇通過行政復議的途徑來為自己討個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