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安7月10日電(記者 冽瑋)被子哥、幫喊團、雷人畢業照……又值一年一度高校畢業生離校日子,各大校園紛紛上演離別一幕,形式多樣、創意新奇,堪稱“畢業文化”一景。此間有專家稱,多元化的時代需要不同文化的塑造,這是快節奏社會賦予畢業生表達畢業心情的方式。
“別樣燈光別樣愛”,6月9日,西安科技大學應屆畢業生任園園修改了自己的QQ簽名。當晚,西科大校園演出了一場別開生面的以宿舍樓燈光組成的“心”形圖形的活動,以此來抒發對校園愛情的無悔、對青春的眷戀及對母校的感恩。任園園說,很多人之前都是‘路人甲’,在“心”型燈光閃爍之際,雀躍流淚,歡呼擁抱,盡情宣泄。
“幫喊團”已經風行多年,離別時說不出口的學子們,在朋友的幫助下大聲喊出自己的愛,抵不過今年最火的“被子哥”。湖南農業大學一位臨近畢業的大四學生把“哥要走了”寫在被子上,并懸掛于陽臺上。詼諧的感慨、牛人的書法,立即引起全國各地畢業生群起效仿。
畢業照是學子們的最后一堂必修課,選擇以何種方式終結,始終是一個新話題。為達到不“雷人”死不休的效果,有“自掛東南枝”,作上吊狀的畢業照;有“額們拍的不是畢業照,拍的是傳說”的仿唐復古照;講求個性的POSE還有頭靠頭,身體發散性地躺著的“并蒂蓮花”;有把帽子全套在頭上,最好遮住額頭部位的“僵尸隊伍”;有騎著掃帚當光輪2000的“哈利·波特”……至于畢業裸奔、秉燭夜游、集體喊樓,已成為畢業文化的常見元素。
對于校園畢業季的狂歡現象,也引發了社會的熱議及質疑,有反對者直言“這是大學的墮落”。但多數高校和網民都采取理解、包容甚至是欣賞態度。
陜西師范大學成教學院教授邢紀彥表示,不管是畢業季里的“最后瘋狂”,還是唱著《畢業歌》告別大學生活,都是在用屬于自己時代的方式銘記人生一個階段的結束。此間一位資深評論人更指出,應該樂觀地看到,在逼仄的就業環境、激烈的競爭壓力下,青春依然在向上,個性依然在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