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香港旅游景點 中新社發 洪少葵 攝
中新網7月21日電 有“購物天堂”之稱的香港,近段時間接二連三發生導游強迫內地客購物事件。最新一宗是一個名為“阿珍”的女導游,聲色俱厲辱罵內地游客不購物。該事件自上周曝光以來,持續發酵。香港旅發局主席田北俊最新接受內地傳媒采訪時坦承,惡導游事件已極大損害香港形象。香港旅游業議會總干事董耀中亦表示,“阿珍”事件令香港“蒙羞”,行為不可接受。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事實上,“阿珍”事件并非孤案。在“阿珍”辱罵內地客之前,香港已有連串導游強迫內地客購物事件發生。先有內地乒乓名宿參加湖南團來港,因要離開購物店鋪與導游爭執,心臟病發猝死。后又發生4名河南來港旅客,因為不肯購物而回程被遺棄在廣州白云機場。
導游強迫內地客購物負面新聞近段時間密集出現,令香港“購物天堂”形象大打折扣。國家旅游局日前罕見就香港導游威迫內地旅客購物的事件開腔,首發赴港旅游服務警示,提醒旅客出游時慎防購物陷阱。
此類事情發生后,香港業界均會迅速做出補救措施。董耀中表示,因應“阿珍”事件,香港旅游業議會將在兩個月內出臺指引,以杜絕香港旅行社用“零團費”、“負團費”搶客的行為。旅游業議會亦會與內地旅游當局密切配合,嚴肅處理每一宗投訴個案。
香港業界補救態度值得贊許,但此類事件頻仍出現,卻值得深思。此間輿論一針見血指出,“阿珍”手法為現今不少導游所慣用,國家旅游局不會因為“阿珍”的個別事件而發出警示,而是認為香港的“阿珍”多不勝數。如果香港旅游業不下定決心改革,恐怕只會有更多“阿珍”出現。
董耀中坦承,“零團費”、“負團費”一直都存在,是因為客人有需要。而隨著內地游客越來越成熟,“零團費”、“負團費”市場會逐漸縮水。
但事實上,特區政府不能將希望寄托于游客的日趨成熟。“阿珍”事件的背后,凸顯的正是“零團費”、“負團費”屢禁不止的制度性問題。香港旅游業要想“亡羊補牢”,讓“阿珍”走開,就必須移除“阿珍”生存的土壤,杜絕低成本經營的劣質旅行團。
目前,“自己人管自己人”的香港旅游業監管制度備受爭議。此間分析人士指出,香港政府應與業界一道探討設立獨立的監管機構。此外,恢復導游的底薪制,拒絕“零團費”、“負團費”的旅行團“入侵”,亦應成為當局的重要選項。
修修補補可以解一時之困,但要長時間高枕無憂,必須在制度改革上有所建樹。事實上,只有在治標的同時加以治本,從制度上堵住漏洞,“阿珍”們才能真正從香港消失,而香港旅游業亦才能由此真正“重塑金身”。(章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