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國內最大的純電動客車制造基地產品下線儀式在河南許昌舉行,20輛中文牌純電動客車下線。據悉,河南許昌生產基地預計未來2到5年內年生產能力將達到2萬輛。
2010年10月份,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提到,到2020年,要把作為國家七大新興戰略之一的新能源汽車發展成為國民經濟先導性產業,這一決定使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勢頭更加強勁。
許昌市公交公司負責人表示:“這種純電動客車一次充電行駛超過360公里,許昌市純電動客車上路運行指日可待。”
許昌市引進國內最大的純電動客車基地,其社會和經濟效益更是顯而易見。據悉,河南基地的運營首先為當地提供了1500個就業崗位,隨著整個產業的逐步啟動與完善,公司的產業化集群產生以后,帶動當地的物流、交通等相關配套產業,將會產生1萬個就業崗位。
2010年8月出爐的《汽車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草案進一步給力中國的新能源汽車,草案稱未來10年,中央財政將投入上千億元,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到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500萬輛,更進一步明確提出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方向即——純電動汽車。
中文牌純電動客車可以追溯到上世紀90年代,據河南新美景電動汽車公司董事局主席賈秉成稱:“我們最早只能摸著石頭過河,一邊自己投入研發,一邊學習人家外國,研發出自己的產品。最初的時候,我們研發的一臺車需要1000多萬,根本沒有利潤可言,而現在,我國技術純熟,國家的扶持力度也進一步加大。”
此次國內最大的純電動客車制造基地是中文牌純電動客車的第二個生產基地。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轉變,促使各地政府更加倚重純電動客車,各種跡象表明,純電動客車將成為未來的主導產業之一。
目前,市場上的客車品牌主要是金龍、宇通、少林、安凱、青年等,是以生產傳統的公交客車為主。2010年,中國汽車擁有量為7500萬輛,其中公交客車40萬輛,一輛公交客車的壽命為8年,每年需要新增5萬—10萬輛公交客車。能源的緊缺與城市環境的亟待改進使得未來發展純電動客車成為必然趨勢,公交客車制造業格局將發展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