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眾泰控股集團(下稱眾泰)董事長吳建中來說,這大概是一個尷尬的時刻。
4月21日,上海車展期間的全球汽車論壇,作為演講嘉賓之一的吳建中端坐主席臺正中。主持人介紹說,這次請來的演講嘉賓有通用的,他們是電動汽車的先驅;有北汽和比亞迪的,大家都比較熟悉;還有一位是眾泰的,大家可能知道得不多,不過最近出了點名。
眾泰最近這點名氣,與一輛電動汽車的自燃有關。出于品牌推廣的考慮,眾泰2009年年底用上億元價格拿下了央視黃金時段的廣告,但對其知名度的提升效果顯然不及此次事故。
4月11日下午,杭州出租車司機張學軍開著一輛眾泰生產的電動汽車,拉著兩位乘客。車開到武林路女裝街街口時,乘客忽然聞到一股焦糊味,張學軍當即停車,打開后備箱檢查,發現后座下電池倉蓋縫隙處有煙冒出。
他匆忙把后排座椅前翻,此時火苗突然從這里竄出。由于以前沒開過電動汽車,張學軍不敢貿然采取滅火措施,準備給公司打電話求援。但兩三分鐘不到,火勢越來越大,火苗幾乎竄到行道樹一般高,整條女裝街上都能清晰地看到黑煙升起。當聞訊趕到的消防部門撲滅大火時,車子只剩下空殼。
在全球汽車論壇上,吳建中感慨,“美國有9·11,我們有4·11,這件事情把我們推到了風口浪尖。”他同時表示,國家電動汽車戰略是讓幾個城市先行先試,原因就是它本身不完善,需要在試驗中完善。
通常,汽車自燃的幾率較低,且多與自身老舊有關。而眾泰在杭州推出的電動出租車一共只有15輛,運營不到三個月。
作為新能源汽車中起點較低的一種,純電動汽車是中國在“十二五”期間實現汽車行業跨越式發展最為倚重的車型。與大型車企在純電動汽車推進上的謹小慎微不同,中國的眾多后來者匆忙將產品推向市場。這場事故,為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未來蒙上了陰影。
眾泰制造路徑
出事的汽車,是眾泰生產的純電動汽車。根據該公司的介紹,這款車在充電模式下最高時速可達120公里,充滿電續航里程可達200公里以上,換電模式下續航里程可達110公里,換電池只要3分鐘。百公里耗電僅13度,比同級別汽油車節約80%的成本。
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先行先試,杭州市今年年初決定將新增600個出租車牌照中的200個專門用于新能源汽車,并將牌照年費從4000元優惠至1000元。出身于杭州電力局系統的杭州大有科技公司,拿下了這批牌照,并出資成立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公司。后者用每輛15萬元價格,購進不含電池的15輛眾泰的朗悅純電動汽車和15輛海馬的普力馬純電動汽車。今年1月16日,作為杭州市首批示范運營的純電動出租車,這30輛車正式上路。
杭州新能源出租汽車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出事前這批汽車平均運行了1萬公里左右,各方面反映還可以,出事后已經停止其他29輛車的運營,請廠家來檢查。原計劃4月底再推出20輛電動出租車,現在也要延遲。
眾泰源于浙江永康的長城機械五金廠。從1999年起,該企業先后收購蕭山一家改裝車生產企業和汽車儀表上市企業黃山金馬股份。2005年,眾泰收購臺灣豐田的特銳生產線,實現整車制造夢想,此后又與成都新大地合作設立浙江分公司,使其眾泰2008掛著成都新大地的戶口出生。2007年3月,眾泰從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的哥哥李胥兵手中買下江南汽車70%股份,將江南奧拓收至旗下,正式獲得轎車生產牌照。同年,眾泰收購菲亞特停產的藍旗亞力普拉生產線,以及派力奧等幾個車型和發動機生產線。
2008年11月,眾泰取得純電動汽車的生產和銷售認證。繼今年1月純電動汽車開始出租車運營后,眾泰又在為國際快遞巨頭TNT組建杭州純電動快遞車隊。這款朗悅純電動汽車還于今年3月開幕的“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亮相。
不過,業內人士指出,眾泰進入汽車行業的捷徑就是借殼,縱觀中國汽車的自主品牌企業,成功者大多不是靠殼資源進入,關鍵是要有足夠的能力。
“他們有什么?什么也沒有。”4月20日,清華大學汽車研究所所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主任陳全世教授在上海車展期間不客氣地表示,眾泰不僅沒有電池技術,整車技術也是淘汰的技術,“這次事故是偶然的,但出事故是必然的。”
在市場還未普遍認可的情況下,由政府主導推動應用,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走的一條道路。當技術并不十分成熟時,是否適合用于出租車這類高強度運行車輛,則受到了一些業內專家的質疑。
陳全世說,電動汽車仍處在比較弱小的階段,不應在比較惡劣的條件下使用,拿去做出租車。
他認為,在目前的階段,純電動汽車需要在合適的條件、合適的地區、合適的路線上,給那些正確的使用者,比如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使用者使用,才能在產業化過程中有所作為。“電動車還處于一個小學、初中階段,沒到高中。試驗是要有條件的。”
陳全世承認,自己的看法與很多人不同。從深圳到北京,都有產自本地的純電動出租車在運行,其中深圳運行規模最大,時間已接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