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當”成商家統一答復
從眾多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輪胎品牌在處理鼓包等投訴案件時,給客戶的答復幾乎都是如出一轍:經鑒定,系客戶使用不當所造成的,不屬于質量問題。“使用不當”似乎被輪胎廠商說成了導致輪胎出現問題的唯一成因,難道真的有那么多消費者會“使用不當”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胎側經常與硬物摩擦,或車輛經常處于超載狀態,以及輪胎長時間在未達標準氣壓情況下使用等,是有可能導致鼓包和開裂的。但如果一款輪胎大批量出現同一問題,則更可能是質量問題所致,因為當輪胎的原材料及制造工藝環節出現問題時,比如輪胎的膠料使用成分不足等,都可能造成胎壁硬度和厚度不夠,從而造成鼓包、開裂。
質量鑒定:考生考官一個人
既然造成輪胎出現鼓包、開裂的原因存在兩種可能,那一味地強調“使用不當”,顯然對消費者不公平。然而要達到維權的目地,消費者卻要艱難地越過一道又一道坎兒。
目前在中國,4S店往往以“汽車輪胎屬于消耗品”之由拒絕將輪胎納入質量保修范圍,而只提供更換輪胎的服務。因此一旦輪胎出現問題,經銷商首先會將“皮球”踢給輪胎廠商。接下來,消費者將面臨艱難的舉證環節。因為按照目前的“游戲規則”,涉及汽車質量問題的投訴在受理之前,需要投訴者,也就是消費者一方出示技術鑒定證明,以分清雙方的責任。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找權威的第三方機構檢測耗時耗力,而且維權成本極高,“舉證”必然成為難以逾越的一道坎兒。于是就出現了輪胎制造商自己給自己出鑒定報告的局面,而這又無異于考生給自己監考,鑒定結果可想而知了。
國家標準嚴重滯后
業內人士認為,除了相關法律和規則的不健全,國家標準的嚴重滯后也是導致輪胎質量問題頻現的一個重要因素。
輪胎對于汽車行駛安全格外重要,因此應該設立非常嚴格的產品質量標準,比如輪胎的強度標準、滾動阻力標準、噪聲標準、耐久性,以及抗濕滑的能力等。然而我國目前執行的輪胎質量標準還是1997年發布的標準,多年來未曾有過任何改變,已經嚴重滯后于目前汽車和道路的發展速度。
這與國外的水平整整相差了10年。以美國和歐洲為例,在2007年就已經提高了對輪胎的測試標準,測試速度由原來的每小時137公里提高到了160公里,耐久性試驗里程也從原來的3000公里提高到了4080公里,同時還要求測試脫圈、老化和透氣性等。
錦湖道歉、召回目前只是口頭承諾
因大量使用返煉膠生產輪胎被央視曝光之后,錦湖輪胎全球總裁金宗鎬、中國區總裁李漢燮向廣大消費者發布道歉聲明,并做了召回承諾,但對于召回具體時間、具體步驟并沒有提及。所有的道歉、召回都只是上下嘴唇相碰所發出的聲音,消費者還需繼續忍耐,對于正在使用錦湖輪胎的消費者一定要小心為上。
新聞鏈接:日漸升級的錦湖事件始末
今年央視3·15晚會上揭露,錦湖輪胎在輪胎制造過程中存在違規生產的嚴重問題。為了保證輪胎品質,錦湖輪胎制定了嚴格的作業標準,然而在制造過程中,卻大量添加返煉膠,標準規定的是一套,而實際操作的卻是另一套。
在晚會報道過后,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反映錦湖輪胎的質量存在安全隱患;另一方面錦湖輪胎卻在16日中午,在其官方微博上發布消息,堅稱報道“不準確”——“原片膠、返回膠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來進行計算,并非直觀的數量比例”。
然而,這種說法并沒有明顯的證據支持,根據央視隨后播出的晚會追蹤報道,無論是負責生產的一線員工、一線管理者,還是公司明文公布的作業標準,都不是“按照重量來進行計算”,而是按“片”。
面對消費者洶涌而至的質疑聲,錦湖輪胎相關負責人稱,公司正在配合國家質監部門進行檢測,稍后將會公布官方聲明以做回應。
18日,工信部辦公廳發布消息稱,將“積極配合有關監管部門進一步查處,在行業內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另據一位使用錦湖輪胎的合資車企有關人士向媒體透露,國家質檢總局已吊銷錦湖輪胎的3C認證標準,錦湖輪胎如果再生產輪胎,要重新通過申請認證。肖千瓊
上一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