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市民反映,自己的車被洗后,潔凈度和光澤度卻遠不如前,而且隨著洗車次數的增加,車表面的劃痕數量也在增加。記者經過調查發現,洗車行業缺乏統一的管理和標準,問題層出不窮,應該引起相關職能部門的關注。
干過洗車工、開過洗車店的周先生告訴記者,洗車不是這一行的主要目的,洗車是為了推銷后面利潤更大的汽車美容。“擦車子的抹布里加一點小細沙、循環用的水中含有部分雜質,這都是一些洗車行慣用的伎倆。 ”
別看僅僅是一些小細沙,擦洗次數多了,就會在車上留下劃痕,時間長了就會對漆面產生影響。這個時候,洗車店便會建議車主做拋光美容或打車蠟。相比十幾塊錢一次的洗車,動輒數百元的汽車美容利潤要大很多,而且加上所謂高科技含量的產品,美容價格又能往上翻幾番。
洗車最忌用堿性強的洗滌劑或肥皂粉,而以含水蠟成分的洗車液為最佳。然而,周先生告訴記者,不少洗車店用的洗車液都是自己勾兌出來的。“洗衣粉加洗滌劑,再加些水,就變成洗車液。 ”這種洗車液對車身的漆面有腐蝕,時間長了,車身顏色會變暗,油漆會失去光澤。
記者了解到,不少洗車行聘用的工人都是臨時的,相關的培訓更是缺乏。周先生告訴記者,有些洗車工連車子都沒有摸過就直接上崗。
據統計,目前國內專營和兼營汽車美容的企業約9000家,從業人員約15萬,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無證經營。如此多的洗車店,到底誰來監管?出了問題找誰投訴?對于這些問題,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發現,幾乎沒有人能回答得出來。記者查詢發現,上海并沒有專門針對洗車業的行業協會。與之相關的上海城市保潔管理處車容科則表示,該部門只負責作業場地規范,同時規范用水,監督洗車點對周邊道路的環境影響,但并不會監督到洗車店具體的運行模式及運行方法。(徐蒙 梁建剛 實習生 周予心 顧夢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