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汽車、靚麗的模特、熙攘的人群……去年11月中下旬在京盛裝舉行的“2006北京國際車展”上,來自全球的香車美女不但上演了一場汽車界的“夜宴”,也將全球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汽車工業的發展上。在汽車整車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如何找到新的增長點,來保持在市場競爭中的優勢地位,是汽車業內人士不斷思考的問題。現在,一種汽車的延伸產品——汽車電子產品,正逐漸成為汽車工業競爭的新戰場。
三大力量助推國內市場
賽迪顧問(CCID)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整體規模達到了624.3億元,這一銷售額與2005年的同比增長高達36.3%。汽車電子產品在中國所有汽車產品成本中的平均比重已經達到了近10%,而在轎車產品中,汽車電子產品在其成本中的比例甚至要超過50%。預計到2010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將達到近2000億元。
“縱觀中國汽車電子市場,有三大最主要的推動力推動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發展。” 賽迪顧問副總裁郝建青說。
首先是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汽車作為汽車電子產品的載體,其產量直接影響汽車電子產品的需求量,特別是對那些在汽車中普及率較高的傳統汽車電子產品來說,比如EMS、汽車音響、汽車儀表等。由于在汽車中的普及率非常高,傳統汽車電子產品的市場需求與汽車產量之間是一種近乎正比的關系。這類汽車電子產品市場受汽車產量的影響非常大。所以,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是汽車電子市場增長的最有利保障。
“未來5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將持續快速增長,市場規模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在25%左右。因此中國的汽車電子產業應當加緊實現產業融合和跨越式發展。”信息產業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郭福華介紹說。
其次新興汽車電子產品在國產汽車中的普及是第二個主要的推動力?v觀國產汽車的發展史,不用追溯到很遠,就可以發現一個特點,那就是國產汽車的電子化程度不斷提高。在汽車技術和電子技術發展的共同推動下,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被應用到汽車上以提高汽車的安全性、穩定性、舒適性,以及娛樂性。ABS、安全氣囊等產品已經漸漸成為轎車產品的標配,GPS、TPMS等新興汽車電子產業也逐步加快了其在汽車中的普及速度。
再有就是汽車電子的產品升級同樣推動了整個市場的發展。與其他電子產品一樣,汽車電子產品一刻都沒有停止其產品升級的步伐。隨著消費者對汽車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汽車電子產品的性能也在不斷提升,而這種產品升級將直接影響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規模。
縱觀2006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從產品應用市場的結構來看,動力控制、地盤和安全系統、車身電子和車載電子可謂四分天下,動力控制系統由于其普及率高,而且價格昂貴,其在中國整個汽車電子市場中占據了近30%的市場份額。車載電子是近幾年備受關注的產品,這主要是因為其蘊涵著巨大的市場潛力。CCID的數據顯示,近幾年車載電子在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中的比例呈現出不斷上升的趨勢,許多車載產品仍處在普及階段,因此其市場潛力較大。
機遇與挑戰并存
科技部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辦公室高級工程師甄子健認為,當今汽車的發展趨勢是舒適、安全、節能和環保。而貫穿其中的則是汽車的電子化、電氣化和智能化,更多的電子控制系統將被應用于汽車,推動汽車電子產品的發展。
“適應這種發展趨勢,中國的汽車電子市場目前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甄子健說,“主要的挑戰是中國的汽車電子產業起步比較晚,基礎薄弱,研發能力也比較弱,而汽車電子產品技術交叉性強、難度大,國外的競爭對手比較強大。這些都為我國汽車電子產品的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同時在自主品牌建設方面,中國的汽車電子產品也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另外中國巨大的市場和全球還沒有統一的汽車電子產品標準,將為我國汽車電子產品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汽車電子技術分會主任陳光前認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在節能、環保、安全等方面日益嚴格的要求,以及人們對車載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需求,為汽車電子提供了發展平臺和機遇。
在陳光前看來,現代汽車電子的概念和范疇已經發生了變化。以前人們對汽車電子最普遍的概念是,汽車電子通?煞譃榕c汽車結構、性能、電控系統和相對獨立的車載電子裝置。隨著汽車電子技術的發展以及人們對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需求,數字技術、信息網絡技術在汽車上逐步應用,汽車電子產品的外延和范疇都得到了延伸,F在的汽車電子是由基礎技術層、電控系統層和人車環境交互層所組成,是面向汽車而集電控技術、信息、網絡技術和汽車技術于一體的平臺。
新的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國家的產業政策支持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尤為關鍵,這將為產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如何建立創新的自主研發平臺,實行品牌化戰略,是國內汽車電子工業面臨的重要問題。”陳光前說。
國產品牌前景廣闊
據有關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汽車電子市場10大企業排名中,只有一家中國本土企業。國外品牌的市場份額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形成這種市場格局的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中國汽車電子產業發展較晚,與歐美地區和日本相比,中國本土汽車電子廠商在技術上還有著一定的差距。而汽車是一種對可靠性和穩定性要求很高的產品,對汽車電子產品性能要求非常苛刻。因此本土品牌產品在很多技術含量高的汽車電子產品領域的市場份額很;其二,轎車是汽車電子產品最大的應用市場,而在中國轎車產品中絕大多數是國外品牌,這些企業多是國際知名的汽車廠商,有著多年來一直緊密合作的零配件和汽車電子產品供應商,這無疑為中國本土汽車廠商進入市場設置了巨大的障礙。
然而,隨著中國汽車電子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近幾年一些本土企業發展壯大起來。雖然在技術難度最高的EMS產品方面,本土企業與國際知名企業的差距還很大,但在ABS、安全氣囊等技術含量較高的產品方面本土企業則進步明顯。
從市場規模來看,車載電子市場潛力巨大,是細分市場中未來幾年增長最為迅速的領域。除了市場規模以外,車載電子市場的進入難度也將是吸引企業投入的重要特征。與動力控制系統和底盤控制系統這些核心汽車電子產品相比,車載電子的技術難度明顯要小很多,對于想進入汽車電子領域的企業,特別是汽車電子技術相對落后的中國本土企業來說,車載電子可以作為其進入汽車電子領域的突破口。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許多本土企業利用自身在傳統電子產品的優勢,進軍車載信息、娛樂及通信市場。例如,作為全球最大的DVD產地,中國許多DVD廠商都已經投身車載DVD領域,除了滿足國內市場需要以外,國產車載DVD還大量出口到國外;此外,中國的車載電話產業也已經初具規模。以上的例子都證明了中國本土企業如何利用自身在傳統信息、娛樂電子產品上的優勢,開拓自己的思路,為企業開創更廣闊的應用市場。
據業內人士介紹,車載音響和GPS導航在2006年中國汽車電子產品市場結構中分別占7.1%和2.5%,其市場銷售額分別為36.8億元和13.2億元,增長率分別為26%和91.3%。依此數據可以看出,中國車載電子產業的發展速度驚人,市場潛力巨大。
佛山好幫手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建紅說,中國車載電子已經完全有能力并且已經進入車廠與原車配套。在產業發展上,應該實行以政府在政策上有的放矢的重點支持為產業推動;以高校加大車身電子基礎研究,把握方向為產業基礎;以企業放膽加大資金投入但要貼近市場為產業主導;以車廠加強與民族企業的合作為產業關鍵,共同推動我國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和汽車電子品牌的誕生。
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產業發展處處長王永清認為,中國的汽車電子產業發展需要大力實行自主創新,認真研究制定政策措施,提供良好環境;加強國際合作,提高起點;加強與整車廠商的合作;加強與高校的合作,實行“研發—產業—市場”三位一體的模式,尋求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加強與相關產業的開發合作,如遇疲勞駕駛、超速超載等,全面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