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交強險初生之時,有律師叫板保監會“交強險每年盈利400億”的聲音言猶在耳。交強險到底是暴利?還是暴虧?真讓人摸不著頭腦。更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是,保監會宣布交強險虧損的同時宣布降低保費、提高責任限額。這一看似矛盾的舉措,更是讓保監會再次深陷公眾輿論的泥潭。
專題 文/陳鑫欣
圖/資料圖片
承保率
38% VS 80%
報告表明,承保率約為38%,那就意味著全國有一多半的車輛沒有繳納交強險。記者致電了太平洋車輛保險專員王小姐,她雖然沒有直接對該數據作出評價,但她表示車主基本上都會自覺繳納交強險,“這畢竟是國家行為,跟商業保險不一樣,并不是采取自愿購買的方式來執行,不是說想不買就能不買的。”王小姐說道。
而曾經多次發難保監會的律師孫勇,他所算出來的交強險具有400億的暴利,是基于80%的承保率得出來的。
“既然是國家強制險種,80%的承保率都是保守估計。別的不說,如果不繳納交強險,起碼每年的年檢就通不過。”孫勇說。
賬面
負39億 VS 正400億
按照38%的承保率得出的“507億元保費收入”,按照國內會計準則核算,交強險首年賬面虧損39億元。而在此前保監會公布的消息中指出,“今年1~10月,隨著交強險業務的平穩運行,經營成本已呈現逐漸下降趨勢,10個月已累計實現賬面利潤9.3億元。”
“賬面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按國內會計準則保單取得成本不能遞延,需在當期攤銷。如果按照國際會計準則核算,則盈利6億至8億元。”保監會財產保險監管部主任郭左踐解釋道。
雖然保監會方面公布了賬面虧損情況,但是袁力仍然表示,“根據對今年1月至10月交強險經營情況的評估和1月至10月中國會計準則下交強險賬面利潤為9.3億元的經營趨勢,預期到今年底交強險業務可能出現小幅盈余。”不過,他并沒有透露具體數額。
保費與保額
950元 VS 12萬元
在交強險推出之初,保監會多次強調1050元的保費以及6萬元的責任限額是經過科學方法計算出來的,是十分合理且妥當的。而在11月30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保監會不僅拋出了39億元的賬面虧損賬單,還提出了一個方案。
“對于保監會此次提供的其他數據我不予置評,但單從6萬元提高到12萬元的責任限額這一個數據中,就可以看出交強險至少存在50%的利潤空間。”孫勇在接受采訪時說。
同時,他表示,保監會同時提出降低保費和提高責任限額,本身就是很不透明的做法。“這相當于是混淆視聽,讓消費者感覺好像得到了便宜。”
按他的說法,交強險應該是包含所有其他車輛商業險種的賠償項目,保費可以維持原有水平不變,而責任限額應該大幅提高。“我認為,責任限額應該提高到5000萬元,不管車輛出什么樣的險,交強險都能涵蓋到,那么消費者就不必再多花錢買別的商業保險了。”孫勇說,“否則,即使現在保費降低了100元,看起來消費者似乎受益了,但實際上還是要再花上一大筆錢買商業保險,并沒有實質性意義。”
對于孫勇的這一說法,車主李先生卻并不認同。“如果大家都只買交強險,那其他保險公司怎么活?我認為國家強制征收交強險是合理的,只要在最大限額上給消費者以保障就行了,其他商業險種也要存在,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對消費者來說,也是有利的。”另外,還有車主提議把交強險辦成專門針對交通事故中人員傷亡的險種,同時剔除財產項目,那么由于只涉及到人的傷亡,賠付率就可比以前大大降低,這就可以大大提高保險額度。
運營成本
139億元 VS 141億元
還有一個值得考究的數字便是141億元的運營成本。作為一個國家強制性繳納的以救助人身傷亡為目的的險種,交強險首年賠款139億元,各類經營費用竟高達141億元,讓人不得不懷疑這么多錢都用到什么地方去了。
記者在某論壇看到一網友的帖子:“保險公司的營業費用竟然比賠付額還高,真是受不了,他們還真好意思這么說,真是無語!”這或多或少代表了不少消費者的心聲。
據袁力表述,各類經營費用項目主要包括手續費、傭金、營業稅金及附加、保險保障基金、保險業務監管費、行政管理費用等。“由于在交強險制度實施的第一年,保險公司投入成本較大。”袁力表示。
郭左踐認為,目前這個費用水平還有一定壓縮空間。“我們現在就是要敦促保險公司通過加強內部管理,進一步壓縮經營成本和經營費用,提高經營水平。”
聽證會最好向媒體公開
中國保監會12月4日公告了《交強險費率調整聽證會投保人代表、社會公眾代表和旁聽人員抽簽辦法》。此次聽證會投保人代表、社會公眾代表和旁聽人員均為大家自愿報名、抽簽產生。
而也有消費者對聽證會提出了質疑:第一,保監會只給了3天報名時間,時間上未免太倉促;第二,社會公眾代表不過4人,是否能代表大部分消費者的心聲;第三,如何保證抽取名額的公正性。
孫勇對聽證會也十分排斥:“所謂聽證會就只是走個過場而已,選出來的社會公眾代表是否公正不說,他們是否有法律、財會方面的知識也值得懷疑。畢竟沒有這方面的能力,是無法與保監會周旋爭取利益的。”
于是,也有不少媒體呼吁,此次聽證會對媒體公開,并給媒體預留一定的采訪時間,切實保證聽證會的公開、公正、公平。
另據悉,曾受900多名車主委托狀告保監會的律師劉家輝也在爭取聽證會名額。“如今的我應該是保監會最高度關注和高度回避的人,所以,我能否取得聽證資格還是個問號。”她自嘲地說,不過,她也跟其他車主和網民一樣在網上申請聽證會資格。
記者觀察
你不懂?那就好辦了!
乙:“你懂嗎?”
甲:“我不懂。”
乙:“你不懂?那就好辦了!”
似乎現在的保監會就在跟消費者們玩這么個把戲。拋出來一堆數據,卻又不解釋清楚,讓人看得一頭霧水:你看咱又降價,又提高責任限額,這不是挺好的么?得了便宜還賣乖,你這消費者可就不明智了。
可是,就有這么些愿意較真的消費者,希望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明明白白。不管是降價,還是漲價,都實實在在地明碼標價,那這錢花得倒也舒坦。
曾經就有專家指出,交強險是個“帶病出生的項目”,從一開始就有很多問題。怕就怕這個“帶病出生的項目”真正病好的那一天,會有些出人意外卻又意料之中的病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