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20日電(記者張淼淼 顧瑞珍 李建敏)“小時候,我最喜歡爬上樓頂看星星,三四年前再爬上樓頂時,已經看不到了,不過現在有時候又可以看到了。”
張麗紅從出生起就一直住在北京宣武區三義東里一幢不高的居民樓里,如今已經37歲的她還像個小女孩一樣浪漫。她告訴記者,在不是陰天、沒有云的晚上,站在樓頂,又可以看得見星星了。
張麗紅細微的感受和北京環保部門統計的數據比較一致。自1998年北京正式提出申辦第二十九屆奧運會以來,空氣質量已連續9年持續改善,“藍天”數從1998年的100天增加到2007年的246天,比2001年申奧成功當年提高了15.6%。
7月20日,北京開始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加上之前限行的約40萬輛“黃標車”——排污嚴重的老齡車輛,每天減少約兩百萬輛機動車上路。機動車排放的廢氣,被認為是北京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另外,冶金、建材、石化等150多家重污染企業已實行減排、暫停工,城區的工地也停止了土石方工程和混凝土澆筑作業。這些,都是為了保障奧運期間每一天的空氣質量達標。
“2006年的8月份,北京只有25日一天空氣質量略微超標;2007年的8月份,有3天沒達標,分別是6日、16日和21日。”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說,目前北京實施的這些臨時嚴厲措施,為的是將北京的整體污染水平降下來,徹底兌現奧運承諾。
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賀克斌告訴記者,在華北6省區市的共同努力下,北京目前空氣污染的主要指標已達到奧運承諾要求,但可吸入顆粒物在少量時段還有波動,“機動車對空氣中氣態污染物的貢獻率占到50%,所以機動車限行等嚴格措施,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有效途徑”。
實際上,像亞特蘭大、雅典、洛杉磯、悉尼等曾經舉辦過奧運會的城市,也都在奧運期間采取了一些臨時措施,使顆粒物污染的濃度能夠大大地降低。
“北京的機動車在今年3月實行了相當于歐洲高標準的國家第四階段排放標準。但現實的問題是,達到嚴格標準的新車所占的比例較少,路上跑的大多數車還都不是這個標準。”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郝吉明說。
據環保專家的預測,北京實施機動車單雙號限行、“黃標車”禁行將能使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63%,在奧運期間削減11.8萬噸污染物。
另外,專家們表示,對機動車的控制也不僅僅是為了減少尾氣排放——機動車還是道路揚塵重要的污染源。
距離北京奧運會開幕還有不到20天,進入7月以來,北京已經收獲19個“藍天”,比去年同期多兩天,不過,住在首鋼附近的戴悅對于“藍天”仍有許多“疑問”。
“首鋼從大前年開始到今年壓產、停爐,我們這片樹坑里的土都不再是黑色的了,藍天也確實見得多了,但有時明明是灰蒙天,空氣質量怎么還顯示達標?”
北京市環境保護監測中心高級工程師趙越解釋說,氣象意義上的“藍天”和環保領域里的空氣質量達標天從外部感受上講并不完全一致。“空氣質量的好壞主要依據空氣中污染物濃度的高低來判斷的,并不受晴天陰天的影響。”趙越說,比如,陰雨天就很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可能看起來天空并不晴朗。有時,天空也會呈現白茫茫的顏色,雖然不藍,但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空氣質量不好。
不過,北京市環保局總工程師陳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老百姓的感覺從某種角度看實際上非常客觀,“北京目前的大氣水平和國外一些城市相比,差距確實比較大,這是現實。我們非常清楚,目前的空氣質量達標率約70%,仍然是一個低水平的達標。”
從數據上看,近幾年,北京的空氣質量從最初60%的達標率,到2006年的65%,再到2007年的67%,而2008年提出了68%的目標,前進的方式是波浪性的,并沒有出現跨越式發展。環保專家認為,老百姓對此感受不很明顯,這非常正常。
不過,好的感受還是在逐漸產生之中。美國人邁克自2003年來到北京,一直居住在西城區什剎海胡同保護區內。邁克說,他剛到北京的時候,覺得天總是灰灰的,和胡同的顏色一樣,一到冬天,大小煙囪都冒黑煙。“去年,我住的平房取暖設備改成了用電,冬天取暖不用再燒煤,空氣里也沒有了嗆人的煤煙味,這讓我對北京的‘藍天工程’很有信心。”
54歲的趙淑媛幾乎守著加油站度過了大半輩子,她說,自己從沒有像今年這樣愉快地度夏天。“加油站沒改造前,那油味一到夏天特別濃,根本不能開窗,也不能去街邊的小花園乘涼,真是很受罪,現在你看,我就站在加油站里都聞不到什么味。”
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19日刊文指出,中國為改善環境,減少污染作出巨大努力,并取得可喜進展。文章認為,與西方發達國家在實現富裕后才開始真正重視環境問題不同,中國雖然仍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不及西方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水平,卻已經開始重視環境問題。
自1998年至今,北京市共投入1400多億元用于治理環境污染,實施了13個階段200多項措施,重點治理燃煤、機動車、工業和揚塵污染。今年6月底,北京完成了上千座加油站、油罐車和儲油庫的油氣回收治理工程,每年將少向空氣中排放油氣2萬噸。
2007年與1998年相比,北京大氣環境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分別下降了60.8%、39.4%、10.8%和17.8%。
7月20日至9月20日奧運會和殘奧會期間,北京及其周邊六省區市協同實施的加強機動車管理、控制施工重點工序、重點污染企業減排等臨時措施,無論從規模還是嚴格程度,在中國都是空前的。不少環保專家們相信,這將能幫助北京在奧運期間的每一天空氣質量順利達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