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變一:
汽車保養成為“精細活”
十年前,修理廠基本就是車主維修保養汽車的唯一選擇,而如今,隨著4S店、綜合一站式汽車美容店及一些汽車維修美容專業店的出現,車主的選擇越來越多了。
追溯到十年前,福州汽車后市場有的只是些修理廠,汽車美容店少之又少。“那時消費者基本沒有太多的選擇余地,也談不上什么個性裝潢了。”福建省汽車用品協會會長陳勇說。
到了2001年,福州開始出現了單一的售后服務站,但這種模式很快就被4S店取代了。在汽車售后做了近20年的周忠平回憶說,2002年福州 4S店一家連著一家開,不僅將各個品牌車型帶入福州,也將各自品牌的售后保養維修引進福州。從此以后,大部分車主開始把車輛保養、維修等轉移到4S店。而此時,福州也進入了一個汽車行業飛速發展的階段。
2003年-2004年,以汽車養護為主的一些綜合一站式汽車美容店開始在福州扎根,如永塘盛、新奇特、泊來美等。這些綜合性一站式汽車美容店不僅提供汽車用品的銷售,還提供相關的保養、裝潢等服務,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只養不修”。對于這種新型的模式,剛剛開始時,許多車主并不能完全接受。
與此同時,由于4S店的快速發展及綜合一站式汽車美容店的普及,早期的一些單一的售后服務站或者慢慢被市場淘汰,或者開始轉變成4S店。
到了2005年,售后市場開始出現了細分化。陳勇表示,從那年起,出現了一些更加專業化的汽車美容店,如專門的貼膜店、專業音響改裝店、專業輪胎店等等,為車主提供更精準的服務和精細的技術。
“此時,各家的競爭也從原先的惡性競爭逐步轉換為良性競爭了。”陳勇依稀記得,當年,只有在華林路、六一路、工業路一帶有幾家大型汽修廠和汽車美容裝潢店,但它們的同行排他性非常突出,為了爭搶客人互相爭吵是常有的事。而如今,汽車后市場發展越發成熟,大家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如近年來汽車五月天的成功舉辦,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可以說,經過這十年的發展,福州汽車后市場無論是在售后模式還是在項目上,已越來越多元化,這對消費者來說,無疑是最有益的,因為他們有了更多的選擇。
轉變二:
汽車維修需要“科班生”
當年跟著師傅學幾年出來,憑著經驗修車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汽車專業院校畢業出來的科班人員,依靠技能與科技修理養護車輛。
老王做汽車維修已經有20多年了,他的修車技術,是當學徒時學的。而以前修車,似乎也沒有現在這么先進。“我們以前修車時,多是憑著經驗來判斷。”老王說,那時候,越是老資歷的維修工越是受歡迎。“但也有出錯的時候,畢竟有時候經驗再豐富也會出現誤判啦。這時候只有瞞天過海了。”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老王越來越發現,如今憑著經驗來修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現在的車輛與十年前相比,科技含量更高了,儀器設備更先進了,車輛出現問題時,大都是根據高科技化的設備來判定車輛問題,憑著經驗來判斷車輛故障問題,只能說是一種有效的補充。而這從另一方面也要求現在的維修人員要有更多的汽修基礎知識。
“以前,都是師傅帶徒弟。但現在,不論是各4S店的售后員工,還是汽車維修廠、綜合一站式汽車美容店等的員工,都是從專業院校畢業的。他們經過專業系統化教育,具有較為全面的汽車知識,并在日常實踐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僅靠師傅帶出的徒弟,顯然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汽車售后業的發展。”而且,廠家對 4S店員工的要求也很高,并且非常注重系統的培訓,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的。“周忠平說道。
轉變三:
服務車主變為“主動式”
無論是消費者還是汽修從業人員,他們的觀念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從被動變為主動——被動接受到主動要求,被動要求到主動服務。這也是這十年汽車后市場發展中,最重要的一個轉變。
在福州車市發展的十年過程中,汽修的模式變了,技術要求更高了,消費者及汽修工作人員的觀念也改變了。
起初,大家對車輛售后保養維修的概念僅僅停留在修車上,“養車”這一概念對許多消費者來說還十分模糊,更別談什么服務選擇了。大家去4S店修車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能夠使用純正配件。
后來,私家車越來越多,車主們對車輛養護維修的觀念也開始慢慢轉變。最明顯的是,現在車主到4S店更多的是考慮如何做好汽車養護了,當然,他們關注的還有4S店的服務。在汽車裝潢的選擇上,車主的自主性和個性化日益突出,不再是汽修工人怎么說就怎么做。經歷了汽車后市場十多年發展的陳勇,對此也感觸頗深。
消費者在變,汽修人員的觀念也在變。
“沒有”、“不知道”、“做不到”,這是十年前汽修人員經常回應顧客的話。而如今,“您好”、“稍等”、“我會盡力”則成為汽修人員接待車主最常聽見的禮貌用語。
周忠平說,經過這十年發展,汽車維修由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