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的汽車有被改裝過的痕跡;汽車檢修時捏造病癥,將小病說成大病;修理中偷梁換柱,以副廠件充當原廠件;零件明明可以修好,偏要車主更換……隨著私家車擁有量的迅速增長,有關汽車維修的消費糾紛越來越多。
今年以來,12315指揮中心共受理有關汽車及相關配件商品的申訴電話103件,汽車維修方面的問題成為申訴熱點。
熱點一:
偷梁換柱
馮先生擁有一臺名牌轎車,一日汽車發生故障,馮先生到該品牌的4S店修理花費3萬多元。幾日后,馮先生按照約定時間到店里提車,驗車檢查時發現居然有部分零件沒有更換,還有一些更換的是舊零件。經過工商部門調查認定,該4S店已經構成欺詐行為,經調解,該店對有問題的零件進行了雙倍賠償并承諾了保修期限。
12315提示偷梁換柱、以舊換新是一些不法商家常用的伎倆,不僅使消費權益遭到了侵害,還可能帶來安全隱患。消費者在維修汽車時,一是要讓維修店開具詳細的維修單據,標清維修日期,使用零件的型號、價格等信息;二是對貴重的部件最好能現場監督維修工拆包、安裝;三是在修后驗車時仔細檢查,最好能與對車比較熟悉、有經驗的朋友一同前去,以防被騙。
熱點二:
小病大醫
徐女士對自己的汽車非常愛護,剛買不久就到4S店進行第二次保養。工作人員為她開出保養零配件的清單,其中包括建議更換空氣濾清器和更換汽油濾清器,徐女士簽字同意更換并按照清單付費。后來,徐女士在翻看汽車說明書時無意中發現,汽車使用說明中寫著:汽車行駛每15000公里對空氣濾清器更換,每3年或4萬公里更換一次汽油濾清器。而自己的汽車在保養時行駛里程僅為7539公里,并不需要更換空氣濾清器和汽油濾清器。
12315提示汽車檢修時捏造病癥,將小病說成大病,或者提前要求車主更換零部件賺取維修費是汽車維修的常見陷阱。本案由于徐女士在進行車輛保養時是自愿購買并簽字,商家并不承擔相應責任。建議消費者買車之后不要讓說明書成為“擺設”,應該詳細閱讀說明書上的條款項目。另外要注意,汽車維修店推薦的并不一定合理,建議消費者在維修保養時也“貨比三家”,仔細斟酌。
熱點三:
質量問題玩太極
王先生的新車在踩離合器時會發出聲響。王先生找到4S店,工作人員經過檢查也發現該車確實有此問題,隨即更換了相關零件。但更換后毛病仍然沒有解決。王先生對車的安全性非常擔心,再次找到4S店,工作人員聯系廠家后告知王先生這不屬于質量問題,所以不能負責。本案經過轄區工商所的調解,雙方意見達成一致,4S店負責對該車繼續進行修理并保證正常使用。
12315提示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來統一規范汽車的退換貨或保修期限,各大汽車廠商在汽車及零部件更換維修等方面的規定也不盡相同。提醒消費者,對于汽車及零部件是否有質量問題如果和商家發生爭議,可以選擇到其他有鑒定資質的行政部門做產品質量檢測。還要注意汽車各種零部件的保修期限,在更換零件時,要讓商家開具相關維修證明并記錄好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