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停車費標準相比,大家對于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準確性關注很少。彥 俊 攝
按下紅色按鈕,“嘟嘟!你好,請取卡。”電腦語音提示后,取卡機“吐”出一張小卡片,攔在前面的道閘隨即升起。這是司機朋友們再熟悉不過的在停車場入口處的一幕。在停車場出口,收費員根據司機手里的小卡片記錄的進場時間和出場時間收取停車費。如今,這種安裝電腦計時計費裝置的停車場在各大城市變得日益普遍,它讓停車變得更快捷、更方便。
但是,最近由深圳市消委會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的“深圳市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及服務收費行為專項調查活動”卻顯示,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不合格率達到了61%,計時計費裝置的不合格直接導致收費的不公平,由此引起的停車場與消費者的糾紛日益突出。
記者調查后發現,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尚無統一的國家或行業標準,產品缺乏監管,安裝使用后幾乎不再進行時間校準,無法確保計時計費準確。有關人士呼吁,應盡快將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納入強檢目錄,有關部門應加強日常監管。
最大時刻誤差達15分10秒
“組織這次調查的直接動因是因為我們經常接到有關停車場的投訴、咨詢和舉報。”深圳市消委會周鈺介紹,近3年來,深圳市消委會每年接到消費者對停車場的投訴、咨詢和申訴舉報數量都在2000起以上,主要反映停車場計時不準、不按規定收費、亂收費等。
深圳市這次共對該市90家經營性停車場進行了調查,調查對象涉及大型商場、寫字樓、酒店、小區等場所的電腦計時計費停車場。調查人員采取模擬消費者停車的實際情況,正常出入停車場。進場時,通過使用標準裝置與停車場同步計時;出場時,同步停止計時,將停車場記錄的時刻、時長等數據與標準裝置進行比對,并將計費情況與政府規定的收費標準進行比對,從而驗證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準確性。
“在被調查的90家停車場中,時刻誤差最大達到15分10秒。”周鈺告訴記者。時刻就是車輛進入停車場入口或離開停車場出口時,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開始或停止計時的時刻,以北京時間時刻為準。時長是調查的另一重點內容,指的是出場時刻與入場時刻的差值。在本次調查中,時長偏差最大的為3分6秒。
幾分鐘的差異讓人很難有所察覺,但在廣州中心城區,大多數停車場每小時停車收費5~10元,超過1分鐘就多收1小時停車費。對每個車主來說并不太在意的幾分鐘,卻能讓一個每日車流量為幾百輛次的中型停車場輕而易舉多收費好幾千元。
與深圳市組織的這次專門調查不同,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也曾在接到消費者投訴后對北京個別停車場的計時計費裝置做過檢測。“檢測情況不容樂觀。”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的黃艷說。雖然沒有進行過系統的統計和比較,但在他們檢測過的幾十家停車場里,一半以上都不合格,這與深圳市的調查結果有些類似。“特別是那些有多個進口和多個出口的停車場,進出口時間不同步的現象非常嚴重。”也就是說,在同一個停車場,不同的計時器的當前時刻不一致,當然更談不上停車時長的準確度了。
計時計費裝置很少檢定
那么,作為使用單位的各停車場管理方是否依法對停車場的計時計費裝置進行了定期檢定或送第三方檢定呢?
在隨機采訪的幾家停車場,記者得到的答復全部都是肯定的。其中,有的自稱有定期檢查系統,調試系統時間與北京時間一致;有的表示停車場的計時計費裝置是請了外地的電腦公司管理,且每星期都會調試檢測;有的則表示,會有專人定期維護,所以電腦不會出錯。
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我們檢測的幾十家停車場里,只有一兩家停車場的管理者會主動邀請廠家或計量技術機構為他們校準時間。有些停車場的計時計費裝置自從安裝以來,再也沒有校準過。連停車場管理者也不能確定系統計時是否準確。”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黃艷毫不客氣地說。
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標準部負責人景發俊也證實了黃艷的說法。捷順科技是一家專門生產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企業。景發俊告訴記者,產品在售出安裝后,客戶多數是因為系統出現故障才會與廠家聯系維修,幾乎沒有客戶會為了確保計時的準確和收費的公平而主動聯系廠家要求校準時間。“系統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應該定期進行時間校準。但如果客戶沒有主動提出,我們廠家一般也不會上門去校準計時是否準確。”
缺乏日常的管理與維護,正是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容易出現計時不準確的重要原因。
同時,黃艷還透露,缺乏生產標準也是導致產品質量容易出現問題的另一重要因素。隨著停車場的日益普遍,生產電腦計時計費裝置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但遺憾的是,我國還沒有制定關于這種裝置的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生產企業多數是依據自己的意愿開發和生產產品。因此,市場上出現的該類裝置五花八門,技術和材料都很不統一、不規范,產品質量也參差不齊。“不少企業采用晶振石鐘芯片作為裝置的核心部件,但如果材料質量不好,系統運作1年后就會出現1分鐘的偏差,影響系統的計時準確度。”黃艷說。
屬于計量器具應依法管理
在《中國計量》雜志編輯部網站的計量論壇上,一則名為“停車場計時計價器算不算計量裝置?”的帖子引來了網友和計量人的熱烈討論。
“我認為應該是計量器具,否則如何計時和計價呢?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監督管理。”
“肯定是計量器具,如果數字不準會影響收費金額,應該列為強制檢定。”
“算是計量器具,因為涉及到收費,還應該是強檢的計量器具。”
從事計量管理工作多年的哈爾濱市質監局計量處處長辛立敏認為,根據計量器具的定義,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肯定是計量器具。由于涉及到貿易結算,其應該列入強檢目錄。但在我國目前的強檢計量器具目錄中,有關電子計時計費裝置一欄中,并未將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列入其中。“強檢目錄是1999年調整的,當時這種封閉式的電腦計時計費停車場還屬于新鮮事物,并不普遍,所以沒有列入強檢目錄也是正常的。”
國家質檢總局計量司有關負責人強調,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屬于計量器具,雖然目前還未列入強檢,但依據《計量法》第九條,“使用單位應當自行定期檢定或者送其他計量檢定機構檢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計量行政部門應當進行監督檢查”。也就是說,依據《計量法》,各停車場的管理者,即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使用單位,應當負責裝置的定期檢定,確保計時準確。
建議制定國標并納入強檢
“哈爾濱正在準備出臺《停車場管理辦法》,計時計費裝置的依法檢定和依法監管等內容也將納入管理辦法中。”辛立敏告訴記者。
廣州市質監局有關負責人也表示:“對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計量問題,質監局一直關注,目前正籌備開展停車計時計費裝置的檢定工作。”
依據《計量法》,計量檢定必須執行計量檢定規程。計量主管部門要依法對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開展檢定,首先必須有科學規范的檢定規程。但我國目前還沒有關于停車場電腦計時計費裝置的國家檢定規程。“由于沒有檢定規程,以前接到消費者的投訴,我們也無法判定裝置是否合格。”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田愛林說那時候很是無奈。
情況從去年開始有了轉變。2008年5月4日,廣東省發布了地方計量檢定規程《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同年8月4日開始實施。“有了這個地方規程,我們的檢定工作就有了技術依據。深圳市消委會組織的這次專門調查就是依據這個地方檢定規程進行的。”田愛林也參與了規程的起草,他認為規程的出臺非常切合時宜。
據了解,廣東省的這份地方檢定規程是我國第一份關于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檢定規程。
巧合的是,在廣東省地方檢定規程開始實施的第二天,也就是2008年8月5日,由北京市計量檢測科學研究院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檢定規程《停車場電子收費計時器》也正式發布,并于2008年11月1日開始實施。
有了檢定規程只是有了一個技術依據,要加強對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管理必須多管齊下。黃艷呼吁:“希望早日制定國家標準規范產品生產。同時,將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納入強檢,依法加強監管。”
“雖然目前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的監管還存在空白,但這是新鮮事物,就像對出租車計價器的管理一樣,需要時間來逐步規范。”田愛林相信,隨著社會對該問題的重視,停車場計時計費裝置也將逐漸處于完善的法制監管之下。《中國質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