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杭州1月19日電 (記者 成效偉 實習生 沈蘭)“網絡交易是信息化時代的必然產物,但像瘋狂搶拍網此類競拍更像是在博彩。” 浙江工商大學產業經濟學教授周小梅在談到“杭州小伙8分錢拍到寶馬”事件時表示。
她還表示,所謂競拍其實就是拍賣,其目的就是以高價將商品賣給更喜歡的人,但網絡競拍需要有比較細化的競拍規則和規范的操作方式。
網絡競拍應信息透明
2009年年底,淘寶商城推出爆炸性“秒殺”活動——淘寶商城1元“秒殺”寶馬X1。根據淘寶商城寶馬X1形象旗艦店公布的規則,淘友必需事先填寫并提交專屬個人信息,才能在活動當晚參加“秒殺”,最快拍下并付款成功的淘友即可獲得寶馬X1半年時間的使用權。
據了解,淘寶商城在做“秒殺”寶馬X1半年使用權的搶拍活動之前,公司就拿出巨額的廣告費在電視上做宣傳,讓更多的公眾知道此事。
“杭州小伙8分錢拍到寶馬”新聞一出現在網絡上,關注此事件的網友就提出,“瘋狂搶拍網競拍初期模式更像欺詐,寶馬絕對是個用于炒作的托。”有專業玩家建議,瘋狂競拍網應該在競拍物網頁下顯示所有競拍過該產品拍家的身份證前4位和末尾4位。
在百度貼吧,有位叫69summer的網友發帖稱,免費拍55個拍幣,竟然拍到68元了還有人拍,在他們網站購買拍幣,50元買50個,還送15個拍幣。太假了!“都拍到68元多了,還有幾個疑似機器人的拍家還在瘋狂的拍呢……
“月薪只有3000元的小伙子,一次性花1000塊購買1000個拍幣,不太可能吧。”記者采訪時聽到很多玩家如此議論。
網友質疑網站運作模式
一位在論壇做過多年版主,自稱對網絡商務略有研究的觀點人士分析:每競拍一次要花一個拍幣即1元人民幣,同時每拍一次,標的物的價格漲1分錢。一件價值1000元的商品拍到20元,網站就可以賺取2000元。因為商品從0元到20元,實際已經被拍了2000次了,每次一個拍幣。
上述人士還稱,在拍商品的過程中只要有新的拍家進入,就會重新開始一輪計時,并不是限時搶購。這個規則是網站制定的,所有拍家必須遵守。看似公平,實則是可以讓人陷入一個巨大的惡性循環,在非公開場合單個電腦用戶不可能知道有多少人在競拍,這些人里面是否有網站的托呢?
記者在瘋狂競拍網上玩過幾次以后也體會到,競拍在最后幾秒總會出現新的拍家或者一秒以后的 “讀取中……”被其他拍家拍走。
“我拍到了10個拍幣,竟然不是立即到賬,還要我付1元的運費,簡直是騙子,這個虛擬的拍幣那存在什么運費,搞笑。大家不要上當啊,就是幫騙子在騙錢。”有網友發帖稱。
也有網友發帖表示,瘋狂搶拍網并不是第一個做此類網站的公司。有拍網、快樂點網早在一年前就開始做這個模式了,他們有購物保證系統,不僅能拍,而且可以直接購買,比如買一件價值1000元的商品,拍家在競拍過程中花費了100(100元)個拍幣,最后只需要花900元就可以買到這個商品,這樣拍家就不會有損失。希望瘋狂搶拍網也能早日推出這個模式。
周小梅教授認為,瘋狂搶拍網的盈利模式也就在于不斷有人參與競拍,以此賺取更多的拍幣。在買賣雙方這場博弈大戰中,商家無疑是最精明的,贏利是商家的首要目標。就像現在的年貨打折一樣,最終都是消費者自己在埋單。
網絡競拍需要規范管理
周小梅教授認為,此次事件可能是該網站出于廣告轟動效應考慮,有炒作之嫌。在競拍之前網站有義務提前告知公眾競拍之中產生的系列問題。
她還認為,英國這種“競拍”模式已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和國內目前的電子商務現狀不是很協調。網絡競拍在中國本身就是一種投機行為,外國模式在中國未必可行。工商局等職能部門應加強監管,不能因為在監管過程中碰到監管成本過高等難題,就放棄監管。
浙江省工商局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對于整個事件策劃過程雖然不是很清楚,但類似這樣的事件也屢見不鮮。工商部門關注的是整個過程有沒有虛假宣傳以及黑客襲擊是否真實,整個過程有沒有違法行為。
“只有做到信息透明、規范管理,同時消費者還要有理性的自我保護意識,這樣這種新生網絡產品才能良性發展。瘋狂搶拍網屬于新型網絡交易平臺,有利有弊,我們不能麻木參與,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批判這種模式。淘寶網這方面做的很好,支付方式和安全的支付系統,具有公信力,買、賣雙方都受益,才能達到雙贏,這樣才有公信力。”周小梅教授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