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委嚴懲違規有待細節
作者:李文博
近日,國家工商總局、交通運輸部和質檢總局三部委聯合下文,將嚴懲“加價搭售、保險返利以及配件以次充好”等汽車銷售市場上的違規行為。到底汽車4S店的行業潛規則有多少?在某合資品牌4S店工作8年的王經理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揭開了4S店從銷售到售后維修的種種行業內幕。
對于國家三部委發布的相關通知,汽車行業分析家認為,三部委下文后仍要看各地方的執行力度,如果僅是沒有任何實施細則的通知,其可能變成雷聲大、雨點小的一紙空文。
伎倆1
趁火打劫 熱銷車型加價銷售
雖然大多數廠家對加價提車的官方態度是不鼓勵或禁止的,但由于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且加價車型的市場需求大,使經銷商的加價風卻屢禁不止。
據王經理介紹,規模大的4S店往往銷售量高,能從廠家拿到更多的汽車配額。以目前熱銷的一款合資品牌SUV車型為例,如果普通消費者到4S店訂車,交納2萬元的定金后,被告知至少要等8個月才能提車。如果該款車型提前到店,經銷商并不會及時通知車主,而是將車賣給同意加價的消費者,之后經銷商再向廠家訂購一輛相同的車型,尋找下一個肯加價的車主,直到沒有加價的消費者出現,這輛車才會輪到當初那個消費者。
而這段時間內,至少有30名車主交納定金等待提車,這樣就有60多萬元積存在4S店可供經銷商挪作他用,消費者卻損失定金在這段時間內的經濟收益。
伎倆2
偷梁換柱 以換代修偷換配件
“修車時以換代修是很多4S店的潛規則,只有這樣4S店才能將修車的利潤最大化。”王經理表示,現在車價幾乎透明化,4S店賣一輛車的利潤會很少,而每天的水電費和人工開銷,都要從修車費里賺。有些4S店甚至給修車部門下發任務配額,因此修理工遇到故障,一般都會告訴車主配件壞了需要更換。“例如,一輛車門窗的升降開關壞了,如果更換升降電機的話,需要580元,但把接觸片上被氧化的銅條擦干凈也能修好,那樣就只能收80元的工時費。”王經理說。
此外,一些維修工還借修車機會把車輛的其他配件換成殘次品,使得車輛行駛一段時間后,再次發生故障,車主只能回來接著修。所以大部分4S店根本不讓車主進維修車間,同時,車內的汽油、齒輪油和防凍液等常用消耗品也有可能在修車中被修理工竊走。
伎倆3
雁過拔毛 保險貸款返利牟暴利
許多車主都有類似經歷,在4S店上保險一般比外面貴很多。“利潤全被保險公司返給經銷商了,價格自然就高。”據王經理介紹,保險公司給4S店返點的現象確實存在,一般交強險返點在4%左右,商業險返點超過15%。一些小保險公司的返點會更高。
汽車消費貸款也成為4S店賺錢的手段。以一輛價值10萬元的轎車辦理三年期信貸為例,首付3成貸款7成,經銷商可收取手續費2000元,從銀行返利1000元,上牌和車險的利潤共2000元,累計利潤達到5000元,占整車款的5%,而賣出一輛車的利潤還不足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