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加速擴張欲重排第一陣營車企座次
長安汽車集團版圖擴張的行動,絲毫沒有減速的跡象。自兼并重組哈飛和昌河、國內多處圈地建立產業基地之后,長安汽車又在合資車方面繼續加碼,似乎鐵了心要向排名更靠前的國內汽車集團發起沖擊。
彌補合資板塊短板
7月9日,長安汽車集團與標致雪鐵龍集團(以下簡稱“PSA”)在巴黎簽署合資合同及相關協議,將在深圳建立50:50合資企業,初期投資額84億元人民幣,一期生產能力為符合最高環保標準的20萬輛汽車和20萬臺發動機。
從5月4日簽訂意向協議變成正式的合資文本,長安汽車快速啟動了“合資”這一擴大規模的新“引擎”。
此次合資與以往項目不同的是,合資企業將在中國研發、生產和銷售一系列輕型商用車、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初期,合資公司將引入雪鐵龍DS系列產品,并推出合資企業自主品牌產品。之后,合資企業將根據市場發展的需要,適時推出長安品牌、標致品牌和股東方其他品牌的一系列車型。
汽車分析人士認為,長安汽車自兼并重組哈飛和昌河之后,自主品牌的產品比較豐富,而對于貢獻豐厚利潤的合資車卻略顯不足。此前,長安汽車已與福特和鈴木建立合資公司,但高端產品以及商用車方面仍存在短板。此次針對合資板塊的一系列動作,正是長安汽車“全面均衡發展”的戰略意圖,與PSA合資也為全面覆蓋產品系列、全面抗衡國內大型汽車集團增加了砝碼。
國內第一陣營排位將添變數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長安汽車集團已銷售了126.72萬輛,排名上汽、東風兩大汽車集團之后,位列國內第三。而長安僅比排名第二的東風汽車集團少了不到2萬輛,與國內第一的上汽集團相差50萬輛。
盡管長安汽車排名已與去年相比有了顯著提升,但顯然“以微為本,以轎為主”的產品結構,已無法滿足長安汽車集團制定的“穩固前三,力爭前二”長期戰略目標。
截至目前,中國長安集團已經擁有八大整車生產基地,總計擁有21個整車工廠。在合并中航汽車的哈飛、昌河后,在國內除了重慶、河北、江蘇、江西四大原有基地外,長安集團還增設了黑龍江、安徽、山西、廣東等整車生產基地,6月又與北京市房山區簽訂了生產協議,擬建立50萬產能的新基地。
按照長安汽車的中長期規劃,2015年長安汽車的目標是銷售300萬輛,但今年長安汽車就有望實現250萬輛。
業內人士分析,按照長安汽車的發展速度,2020年的500萬輛目標將可能提前5年實現。而上汽集團的2015年規劃也才500萬輛,屆時國內第一陣營的位置爭奪將更加白熱化。
能否后來者居上
對于長安汽車集團而言,在最后趕上了汽車產業振興規劃的末班車。國家已明確表示,通過兼并重組,未來要形成2-3家產銷規模超過200萬輛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4-5家產銷規模超過100萬輛的汽車企業集團,產銷規模占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
國有大型集團,不僅有旗下合資企業貢獻豐厚的產銷與利潤,更被視為是兼并重組大潮的主導者。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在目前國內兼并重組的資源日漸稀缺的情況下,與跨國品牌合資擴大規模不僅是完善產品系列方式之一,同時也是長安集團急求壯大的結果。
與此同時,PSA在華與東風汽車的合資也舉步維艱。按照PSA的計劃,2020年在華銷量目標200萬輛,占市場份額10%的目標。統計數據顯示,2010上半年,標致雪鐵龍集團在華銷量超過17.6萬輛,增長49%,創歷史同期最好紀錄,市場占有率為3.3%,2009年同期為3.2%。
然而,要實現200萬輛的銷售目標,PSA顯然只同東風汽車一家合作很難實現,而與長安汽車集團合作也被視為最佳的選擇。
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徐斌6月份在北京曾表示,長安汽車集團與PSA的目標一致,作為合資公司的后來者,將面臨嚴峻的挑戰與考驗。PSA集團總裁菲利普·瓦蘭也認為,只有全力推進與長安汽車的合作,不斷超越,才能確保合資企業后來者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