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質量月。今年是國務院頒布實施《質量振興綱要(1996年-2010年)》的收官之年,也是在全國部署開展質量月活動的第15年。15年來,我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于質量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動員廣大企業和群眾廣泛開展質量振興活動,不斷加強質量監管,大力提升質量水平,形成了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注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
質量振興工作成效顯著
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把質量月活動作為宣傳和推進質量振興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平臺,不斷深化質量基礎工作,大力加強質量宏觀管理,著力提升產品質量,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在國家質檢總局的大力支持下,我省還與國家質檢總局簽署了《實施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促進廣東質檢事業科學發展備忘錄》,共同推進質檢事業的改革發展,有力推進了質量強省建設步伐。目前,我省共有中國名牌產品299個,中國馳名商標239件,分別占全國總數的15.3%和11.9%,均居全國之首。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居全國第一。主要工業品平均采標率超過77%,居全國第一。2009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均居全國第一。出口商品合格率維持在99.6%-99.8%的較高水平。落戶我省的國家級質檢中心37個,居全國第一,為質量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質量振興工作的深入推進,為提升全省質量總體水平,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質量振興綱要》頒布15周年暨2010年全國質量月活動啟動之際,我謹代表廣東省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質監一線的廣大干部職工以及關心支持我省質量振興事業的社會各界人士,致以誠摯的問候和衷心的感謝!
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要求相比,與人民群眾對質量工作的新期待相比,與建設質量強省的目標相比,我省質量工作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為全社會質量意識還不夠強,一些企業質量意識淡薄,質量安全責任不落實,質量違法行為時有發生。質量基礎工作仍比較薄弱,質量總體水平還不夠高,質量監管長效機制尚未健全。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我省質量振興事業的發展,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以質量提升促發展方式轉變
今年全國質量月活動的主題是“抓質量水平提升,促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題既是對《質量振興綱要》頒布15年來各地質量振興工作的概括和總結,也為今后我省質量振興工作進一步指明了方向。當前,我省正處在加快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深入開展質量強省活動,以質量求生存,靠質量促發展,是我省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建設現代產業體系、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重大舉措,是提升企業、行業和區域國際競爭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有效破解能源、土地、環境承載力等要素制約的現實需要,同時對于防范和遏制質量安全事故、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省政府已于今年7月印發了《關于開展質量強省活動的意見》,召開了全省質量強省工作會議,部署我省全面開展質量強省活動。下一步,開展質量強省活動要緊緊圍繞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這一主線,突出抓好五個方面:
一是建立“大質量”工作機制。加強質量宏觀管理,建立政府宏觀引導、部門科學監管、企業主體作用為主要內容的大質量工作機制。明確監管部門責任分工,構建起環環相扣的質量安全監管網絡,督促企業嚴把質量關。
二是全面實施技術標準戰略。建立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相關標準體系,推動我省優勢企業在電動汽車、LED照明、物聯網等領域加大技術標準制修訂力度,占領行業發展制高點。在全省產業集群推行企業聯盟標準,推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大農業標準化示范區建設力度,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三是深入實施名牌帶動戰略。突出培育超大規模企業、出口創匯型企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較高技術含量的優勢企業、富有廣東地方傳統特色與優勢的企業這四個重點,加大名牌培育力度。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加強省部產學研合作,積極打造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名牌產品,扶持區域品牌的創建。
四是建立健全公共技術檢測服務平臺。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積極申報建設更多的國家級質檢中心,扶持企業創新發展。推進省級授權質檢機構等公共平臺建設,發揮其資源技術優勢為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服務。
五是不斷強化質量安全監管。綜合運用生產許可、認證認可、注冊備案等手段,對涉及健康安全的產品嚴把市場準入關。完善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快速處置制度,切實防范和有效處置質量安全突發事件。與此同時,在全社會推進質量誠信體系建設,形成個人講誠信、企業守信譽的良好社會環境。廣泛動員和引導全社會踴躍參與質量月活動,積極出謀劃策,主動舉報投訴,共同監督質量安全,推動我省質量水平全面提升。
質量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責任重大,任務艱巨。希望全省各級、各有關部門積極行動起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真抓實干,開拓進取,以質量月活動為契機,努力推動我省質量工作再上新臺階,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