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的消費者只有把損壞的飲用水桶以幾元錢價格賣給廢品收購站。最后,這些水桶或被賣給水廠修補后繼續使用,或被賣給專門的黑桶加工廠,變成新桶,再次賣給消費者。
小余說,為了應對質檢部門的檢查,一些水廠往往以次充好——送檢時,用的都是食品級的全新料PC桶;真正出售的,則是PET桶和黑桶,“怎么做,大家心里都有數”。
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記者證實,目前青島飲用水桶市場上,黑桶和PET桶占半數以上。
飲用水桶質量如此之差,以致許多供水站的工作人員都不喝自家的桶裝水。小余反復向記者強調,“這一點兒都不夸張”,他在供水站的幾位朋友向來如此。
水桶成本決定飲用水行業利潤
四種不同材質的飲水桶盛滿同樣品質的純凈水,放置一段時間后會有何差異?
2008年,泉娃飲用水有限公司成立之初,為了選擇更好的飲用水桶,水質分析專業出身的現任總經理陳建海做了一個饒有趣味的試驗。
這四種飲水桶分別是食品級的全新料PC桶、非食品級的PC桶、PET桶和黑桶。放置20多天后,檢測結果讓陳建海大吃一驚。
用肉眼看,放置在不同飲用水桶中的水并沒有發生多大變化,但經專業儀器檢測后,水質的差別顯而易見:食品級的全新料PC桶中的水沒有任何雜質溶入;非食品級的PC桶和黑桶中的水溶入了很多有機物和重金屬;PET桶中溶入的雜質最多,甚至在其中發現了被國際癌癥研究中心列為一級致癌物的二惡英。
陳建海介紹,國內生產食品級的全新料PC桶的母料目前全部進口自德國和美國,每噸原料價格為2.7萬元左右,這導致其成本價較高,批發價為每只30多元。
“隨著水廠競爭加劇,一些廠家為了謀取最大利潤,就開始在飲用水桶上做文章,竭力壓低飲用水桶的成本價。”山東省飲料行業協會上述專家說。
相比于正規廠家PC桶的高成本,一些廠家生產的PET桶和黑桶的價格之低,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