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骯臟環境中生產的牛肉,莫非真占有昆明70%市場?記者 段玉良 攝
我們身邊的農貿市場,是一個很有趣的“戰場”。
比如買排骨,只要我們把價錢壓低而肉販依然愿意成交,那就得小心了,或許你回家打開袋子就會發現,精心挑選的肋條已被調包,剩下的是無法下咽的骨頭。比如買海鮮,如果成交的價格低于市場價,那想都不用想,絕對缺斤短兩。
而對于牛肉的注水問題,市民們似乎已司空見慣,也似乎早已有了行規:愿意出高價者才能買到沒有注水的好肉。
這樣的尷尬正如屠宰場負責人所說:“活牛進價每公斤38元,宰殺后市場價28元,只有通過注水才能實現不虧損。”
這些“潛規則”,或許我們已經習慣。
大棚內,地上躺著剛宰的牛,工人們忙著剝皮,沖刷著血水。昨晚,根據市民提供的線索,在昆明市衛生局食安辦牽頭下,市工商局、農業局、食藥監局、綜合管理局、民委、公安局等部門聯合執法,在對四道壩附近生牛屠宰場突擊檢查時,發現屠宰場涉嫌對牛肉注水。
昨晚8時,記者跟隨執法人員來到四道壩附近一家生牛屠宰場。走進一間約400平方米的大棚,昏暗的燈光下工人們正在分割著剛宰殺的牛,燈柱旁放著兩頭已經分割好的牛,工人不停地往上面澆水沖洗。相隔不遠的地上躺著一頭被捆綁了四肢的活牛。旁邊的柵欄內,活牛不時發出“哞哞”叫聲。整個大棚屠宰區域地上血水、糞便和牛內臟隨意堆放,氣味濃重。
昆明市商務局商貿秩序處處長李明高介紹:“該屠宰場沒有待宰間、屠宰設施全部為傳統手工,無相應的屠宰機械設施,達不到屠宰規范要求。”
在現場,記者看到屠宰區域配有的水管除了用來沖洗地面和牛身上的血水外,工人們承認一根兩頭都削尖的水管是用來給牛肉注水的。工人告訴記者:“市場需求方給的價位高就少注些水,給的價錢少就多注水。” 該廠負責人也表示:“活牛進價每公斤約38元,而宰殺后市場價才28元,這10元只有通過注水才能實現不虧損。”該負責人聲稱其屠宰廠的牛肉占到昆明市場的70%,而“注水”是由于這種市場體制所導致的普遍現象。
針對注水現象,李高明表示,在檢查中一旦發現注水牛肉要堅決沒收。為此,工商執法人員已將該屠宰場涉嫌注水的牛肉暫扣。(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