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其中2名女嬰家屬都對會診結果表示不滿,質疑會診被人操縱。
檢驗單“申請醫師”署名空白
女嬰小童(化名)的母親王女士說,前日下午3時,她和另外兩名女嬰家長接到通知,來到武漢市兒童醫院,讓孩子接受了6個小時的專家會診,經過血檢等數項檢查后,帶頭專家告訴家長,孩子們的“雌激素水平正常”,引起了家長質疑。
另一名母親鄧女士證實了王女士所言,并稱自己詢問專家參照的雌激素標準是成人的還是嬰兒的,得到的回答是,“成人嬰兒都差不多”,鄧的女兒有一項性激素指標,與成年女性差不多。第三名女嬰的家屬則表示,準備繼續觀察孩子的情況。
家長們都證實,他們只是得到了幾張“申請醫師”署名為空白的檢驗單,顯示各項性激素指標與之前檢驗相比有所降低,但都沒有收到書面的會診結果。
初診醫生稱對最初診斷負責
武漢市兒童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陳壽康是女嬰小童的初診醫生。7月14日,陳壽康依據化驗單,告訴家長小童“雌激素偏高”,“單純性乳房發育”。
陳壽康昨日稱,他沒有參加專家會診,對會診無從評價,但他對自己之前做出的診斷表示負責。
昨日,湖北省衛生廳宣傳處負責人也稱不清楚會診情況,而圣元集團公關部經理張迎玖的手機一直無人接聽。
圣元回應奶源地與宣傳不符質疑
本報訊 (記者李靜)對于圣元奶粉的奶源地問題的質疑,昨日圣元公司在其官方網站上發布關于乳品原料的說明。
近日,繼圣元奶粉被懷疑導致嬰兒性早熟后,其奶源地也成為公眾質疑的問題之一,有媒體報道稱,圣元年報中的奶源地為新西蘭,而其官網卻說是來自歐盟。
對于為何年報與官網自相矛盾的說法,圣元公司昨日表示,使用新西蘭進口奶粉大約始自一年半以前,此前,圣元使用歐盟的進口奶粉,這些信息均在產品包裝上有明顯的標注。
圣元公司有關負責人強調,公司以前使用過歐盟的奶源,今后仍然還有可能會選擇歐盟的奶源。
圣元昨日表示,圣元公司目前一共擁有3個嬰幼兒配方奶粉系列,分別是名山、優聰和優博。其中,名山產品系列使用的全脂奶粉來自中國黑龍江蘿北地區,由圣元名下生產工廠直接采集生鮮奶加工,脫鹽乳清來自于歐盟Eurosérum公司(法國);優聰和優博系列目前 使用的全脂奶粉均來自新西蘭 Fonterra(恒天然)公司,乳清粉來源于歐盟Eurosérum公司。
性早熟案暴露乳業監管難題
分析
嬰兒疑因奶粉早熟事件仍然疑點重重。雖到目前為止,還無官方證據證明,嬰兒奶粉中是否含有合成的雌激素,但多位專家表示,從“三聚氰胺”到“被懷疑陷入激素”事件,其中均暴露出中國乳業在監管上的難題。
動物體內雌激素缺乏檢測標準
奶粉中到底能不能含有雌激素?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日前在例行發布上表示:“奶粉里不允許檢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許,因此它在標準中不允許檢出。”
但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研究員王樹槐昨日對本報表示,所謂不允許檢出,指的是使用獸藥后的外源性雌激素,對于個體來說,本身還有內源性的雌激素。乳業專家也表示,奶液中完全沒有雌激素是不可能的。
但是,動物體內本身具有的雌激素,“落實”在奶粉中后,是不是也有一個標準呢?對此,王樹槐在日前舉行的衛生部發布會后接受本報采訪時說,動物個體不同,體內激素的水平目前并不清楚,且我國也沒有做過這方面的科學研究。
奶粉外源性雌激素檢測標準尚未發布
雖然外源性的雌激素被規定要求不能檢出,但王樹槐坦言,從擠出原奶到變成奶粉,沒有激素檢測項目。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粉(GB19644—2010)》中,關于乳粉的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標、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劑與營養強化劑等7項要求,并沒有提及關于雌激素的檢測項目。
有專家則建議,可以將雌激素列入抽檢項目。根據食品安全的風險,來判斷是否檢測。
對奶粉雌激素檢測,中國規定了不得檢出的限量標準,并制定了相關的檢測方法,奶粉的檢測標準即將公布。王樹槐昨日確認,此次檢測方法,也是針對外源性的雌激素。
奶業多頭管理導致監管困難
雖然國家條例中明確禁止在飼料和動物飲用水中添加激素類藥品,但是源頭監管上依然存在難題。
而有專家也猜測,如果奶粉中含有外源性激素,很可能出現在奶源環節。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李興民說,如果奶牛生產環節、喂養飼料中有激素,就要在這方面進行管理,但是目前,這是個大的難題。我國目前一家一戶小規模散養奶牛很多,這就造成了監管上的困難。
除了散養外,在奶業上的多頭管理,也被專家詬病。乳業專家王丁棉說,奶農使用激素,由農業部門來管,但是藥品方面由藥監部門來管,而在藥品的流通環節,則歸工商局管,衛生部只是綜合協調制定政策。
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名譽副會長魏榮祿則說,多頭管理成為目前奶業最突出的問題,從衛生部、農業部、發改委到工商、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魏榮祿數了一下,一個奶業生產,涉及11個職能部門,“在生產、監管方面不僅多龍治水,還涉及到了交叉管理。 ”魏榮祿則建議,成立國務院奶辦來專門管理乳業,避免現在多頭管理中可能出現的出了問題發生互相推諉等情況。
本報記者 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