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上海一家超市看到,53度茅臺的零售價已達到每瓶1048元,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
據新華社上海8月26日電 7月份以來,以茅臺為代表的部分名酒終端價格不斷上漲。記者在上海一家超市看到,53度茅臺的零售價已達到每瓶1048元,創下了近年來的新高。
名酒漲價不是稀奇事。去年8月因白酒消費稅調整,53度茅臺的零售價從每瓶600元左右漲到700元以上。但今年的漲價不僅來得較早,而且幅度更大。原因何在?茅臺漲價又將給整個白酒行業帶來什么樣的變化?
漲價原因眾說紛紜
按慣例,天氣酷熱之時通常是白酒的消費淡季,茅臺等名酒在這個時候不斷漲價,背后的原因眾說紛紜。有人說,今年國內的旱情和水災推高了糧食價格,從而增加了白酒的生產成本。也有人認為,今年國內盛會較多,包括上海的世博會和即將召開的廣州亞運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茅臺消費量的增加,從而推高了價格。
實際上,這兩種說法的可信度并不高。首先,與品牌附加值相比,糧食成本在名酒價格中的占比很小,不足以成為其漲價的理由。
其次,“盛會說”似乎也不成立。據媒體報道,茅臺集團董事長季克良曾指出,茅臺漲價沒有世博會的因素,真正的原因應該問經銷商。
茅臺的公告顯示,從今年1月份茅臺酒出廠價格平均上調13%后,公司迄今尚沒有進一步的調價動作。記者從上海的一家茅臺酒特約經銷商處也了解到,之前茅臺給出的終端指導價是不能超過729元,但實際上目前的批發價都在800元以上了,零售價過千的情況也不罕見。
囤貨和缺貨是推手?
“事實上,我現在也沒完全搞清楚茅臺連續漲價的原因,但猜測是有人在囤貨。”上述經銷商謹慎表示。
在業界,不少經銷商持有同樣觀點。近年來,由于茅臺酒的終端價一直處于上漲通道,在某些人眼里,茅臺已經具備一定的投資屬性。特別是最近兩年由于漲幅較大,有人已經喊出了“買茅臺股票不如買茅臺酒”。
在申銀萬國食品飲料業首席分析師童馴看來,把茅臺酒當投資品炒作是不太現實的,因為名酒一旦到消費者手上后流動性并不好。比如,如果私人囤積的茅臺拿到市面售賣,是很難辨真偽的。即使通過禮品渠道被回收,也還要打折。
“不過,由于茅臺近幾年連續漲價,的確有可能刺激部分消費者提前多買一些。”童馴認為。
此外,廠家控量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從近幾年的情況看,茅臺酒銷量通常年均增長10%左右,“但對我們而言,今年的計劃供貨量并沒有增加,現在我們手頭已經沒貨源了。”上述經銷商說。
給中檔酒騰出空間
隨著終端價格和批發價格的節節攀升,市場對于茅臺出廠價的上調存在強烈預期。業內人士指出,從目前的情況看,茅臺出廠價每瓶上調60元到80元是有可能的。而一旦出廠價上調,將會給上市公司帶來真正的利好。
不過,童馴認為,因為產銷量有限,即使茅臺酒提價,茅臺廠本身可能并不是最大的贏家,真正的受益者是中檔酒。“比如,在300元至400元的中檔酒和700元的茅臺間,消費者多半傾向選茅臺,但如果茅臺漲到1000元以上,中檔酒的性價比優勢就逐漸出來了。此時中檔酒可以跟漲,更重要的是可以在銷售上放量,這樣對業績有很大的提振作用。”
從上市白酒企業已發布的中報來看,二線品牌的業績增速遠高于老牌名酒。如古井貢酒中期業績增長201%,洋河股份增長81%,而貴州茅臺中期業績增長11%,瀘州老窖增長22%。“從長遠看,隨著收入分配改革的推進和中產階級群體的增長,我國的白酒消費將由高低端各占一頭的啞鈴形逐漸變為紡錘形,中檔酒的增長潛力很大,有望復制茅臺等名酒在2004年到2007年間的輝煌表現。”童馴認為。
機構投資者也用實際行動印證了上述觀點。目前,二線白酒的代表品牌洋河股份以180元左右的股價高居A股第二,力壓茅臺成為白酒股“股王”。并且,中報顯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洋河股份的股東總數從一季度時的逾2.1萬戶下降至1.6萬戶,持股集中度變高且前十大流通股東全部為機構所占據,持股數量環比增長近17%。而反觀茅臺,二季度末的股東總數由一季度的4.5萬戶增加到6.3萬戶,且前十大流通股東中的機構持股量環比僅增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