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質量萬里行
文/羅雨靜
安化黑茶名聲久揚。傳統黑茶以磚、餅、砣制成,在邊疆,少數民族用斧子劈,大鍋煮,大碗喝,品飲繁瑣。如今,安化黑茶中極品“千兩茶”被制成了巧克力般的茶塊——“易泡茶”,一杯一塊。這正是湖南久揚茶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久揚”)傳統與現代結合的又一大創新。好茶敬賓客,一杯“易泡茶”奏響了“久揚”“用黑茶溝通你我”的集結號。
久揚“質量”萬里行
2009年10月19日,陰雨綿綿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首屆中國黑茶文化節的氣氛。在古鎮黃沙坪,安化數十家黑茶生產企業負責人和全國各地的茶葉專家、學者、商家歡聚一堂,品茶斗茶。三個金燦燦的獎杯花落誰家?人們議論紛紛,唯有一個人獨坐角落默默地看著,他就是久揚總經理吳偉文。
只見,湖南農業大學知名教授施兆鵬激動地站起來,高聲喊道:“獲得‘千兩茶’金獎的是久揚!”會場頓時沸騰了起來。吳偉文站起來,在歡呼中捧起沉甸甸的金杯,眼淚奪眶而出。他注視著這個金燦燦的獎杯,感慨地說:“感謝所有關心黑茶的人,是你們給了久揚今天。”
“久揚獲得金獎,是實至名歸啊。”業內評價,久揚靠的是扎實的品質。2007年的一天,30出頭的吳偉文考察市場后剛上飛機,就坐在機艙想市場策劃的事。“小姐,我肚子好難受,請您拿點藥好嗎?”一個旅客焦急地喊著空姐。無奈機上無藥,空姐只好讓他堅持到下機。
吳偉文似乎想起了什么,急忙招來了空姐泡了杯黑茶,讓這位乘客喝。一杯下肚,他竟感覺好多了,急忙跑過來連連感謝,并要買下“神藥”。吳偉文連忙解釋,這是安化黑茶,有助消化的作用。這位乘客連連贊嘆:“這樣好的產品,怎么不銷售到內地?”“內銷?”吳偉文總經理想到這兩個字大叫一聲,是啊,安化黑茶一直銷往邊疆,為什么就不能內銷呢?回到公司,他前后仔細掂量了幾天,最終決定要將安化黑茶銷往國內各地。
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早在三年前,吳偉文就已經在研究“易泡茶”。盡管“千兩茶”是黑茶之最,畢竟攜帶不便,而且用刀鋸茶很麻煩。而如果縮小茶體,口感上又會有差異。三年的苦心鉆研,久揚才找到了平衡點,為邊銷轉內銷夯實了基礎。
方案定后,久揚開始在原材料的品質上下狠功夫。有一次,吳偉文在巡查時,看到茶葉中有許多大的茶梗,影響了美觀。于是他親自指揮工人撿出茶梗,一次,兩次,三次……硬是挑出了所有粗大的茶梗。很多高管都覺得這太浪費了,但吳偉文說成本雖高,但改善了產品質量。在生產質量上,他制定了責任制度,如果誰在自己的環節上出現問題,責任就會歸結誰。
消費者的反饋,是久揚產品質量的答卷。2010年4月,杭州一個消費者因常年腸道不好,一次偶然的機會喝到了久揚800克“茯磚茶”,不到兩個星期,腸胃好了許多。他于是千里迢迢來到位于“黑茶之鄉”安化的久揚,在銷售人員帶領下來到車間,看到生產過程后,對其品質贊不絕口,當天就拿了9萬元的貨。離開久揚時,他感慨地說:“安化的美不僅在于山清水秀,更在于久揚天下的安化黑茶。”
久揚誠信遠行天下
有人說,久揚黑茶之所以賣得好,還離不開久揚的領頭人。都說茶品如人品,品茶如品人,吳偉文正是如此。他告訴記者,久揚前身是安化酉州磚茶廠,是一個有著20多年歷史的老廠,前輩創下的口碑決不能在我這里打了折扣,而要在我這里發揚光大。
2009年,廣東東莞的呂先生就和久揚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廣東人喜歡喝茶,呂先生盤算著做茶生意,看中了安化黑茶。而安化這邊的習慣是先打款,后付貨。有多年生意經驗的他始終不習慣這樣的方式,當他正要打道回府時恰巧遇到了吳偉文。
吳偉文一眼就看出呂先生對黑茶的摯愛。他立馬找來了副總徐佐華商量,決定同呂先生到廣東先了解一下黑茶市場。路經呂家,令久揚兩位高管難以置信的是,衣著樸實的呂先生,竟住在富麗堂皇的別墅中。
一來二去,雙方成了朋友,但在談判過程中,呂先生仍然堅持“先付貨,后打款”。吳偉文毫不猶豫地說:“這樣吧,你什么時候要貨,我第一時間打給你,不需押金,就憑你對黑茶的喜愛,憑你這個人。”呂先生當即簽下了合同,要了70萬元的貨。
當時徐佐華還是有些擔心,但很快被吳偉文說服了。回來后久揚第一時間發貨到廣東,到達廣東那天,正好是星期五下午5點。呂先生卸完貨看了看表,還有20多分鐘銀行就下班了。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如果晚一秒打錢就要延誤兩天,他欣賞吳偉文的為人,決不能因此使他不快。于是他駕車飛速趕往銀行,來不及停穩車,跑到柜臺掏出一摞錢對銀行小姐說,哪怕只有一分鐘,你也要把這錢給我打進賬戶。
憑借良好的信譽,早在2005年久揚就創下了年產黑茶3000噸,銷售6萬袋,在全國黑茶同行中排名第三的佳績。從2006年起,找久揚做加盟商的電話就從沒停過。記者了解到,北京一個加盟商花費120萬元打造了久揚黑茶的門面,貨還沒有到,顧客就迫不及待地追要產品。
如今的久揚風生水起,已在全國設立了17個經銷網點,向安化黑茶老大的目標步步邁進。今年世博會上,安化黑茶在聯合國展館中展出,為久揚搶占長三角高端市場乃至外銷帶來良機。安化黑茶從兩千年歷史中走來,從邊疆到各地,由陌生到熟悉……久揚或將書寫下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