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筆記本“多核”降價戰爭已經打響,以蘋果Ipad為代表的平板電腦也在世界范圍內攻城略地。曾經風光一時的上網本卻顯得低調之極,其小巧便攜、低價、移動上網優勢也不再那么引人注目。生存困惑下的上網本如何突圍成為擺在PC廠商面前的一道難題。或許,完成歷史使命的上網本壓根不需要突圍,只要市場上出現“便攜和性能”能夠兼得的新類型產品。
傳統筆記本與上網本的鴻溝
2007年,華碩推出第一代上網本產品時,實際上還沒有“上網本”這個概念,英特爾的Atom處理器也尚未推出,就連日后同樣為上網本瘋狂的宏碁、惠普等廠商也紛紛表示出對此類產品的不屑。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借助英特爾Atom處理器的問世,上網本在2008年營造了輝煌,眾多PC廠商紛紛推出相應的產品,甚至“山寨”上網本企業也搞得風生水起。2009年后,發展到第三代的上網本產品已經是亂花漸欲迷人眼。2010年,上網本開始遭遇傳統高性能筆記本降價和平板電腦的雙重夾擊。
不可否認,上網本經過三年的發展已經邁入成熟階段,據國外某權威機構的調查顯示,上網本2010年出貨量將達到3450萬臺,到2014年的時候,將會達到5830萬臺。但傳統筆記本市場的發展更是在飽和狀態下穩中求升。
從上網本邁入市場的第一天起便與傳統筆記本之間產生了一道鴻溝。傳統筆記本的最大優勢是配置高端,能夠實現辦公、娛樂、影音等多種用途的應用,但是機身通常會比較厚重。而上網本的最大優勢是機身輕薄,大多產品只有1.5kg左右的重量,隨身性、易用性極強,且價格適中,但是由于上網本的主要應用偏重于上網,所以基本配置相對較低,這對有較高需求的用戶就形成了障礙,他們往往在上網本與傳統筆記本之間猶豫不決。
而今天,這道鴻溝迫切需要一款新產品來填平,傳統筆記本和上網本的生存“矛盾”也需要它來協調。
上網本何去何從令人擔憂
華碩推出第一臺上網本時飽受爭議,但是經過市場的實踐與發展,上網本便攜、小巧、易用、上網方便等特點很快便被人們所認同,隨后的市場大熱印證了上網本的誕生是成功的。此后,不少業內人士便開始擔心,“是否上網本在今后會取代傳統筆記本”。隨著高性能傳統筆記本陸續降價,特別是平板電腦出現后,這種擔心又轉變為“上網本會不會消亡”。
有分析人士認為,上網本經過這幾年的砥礪,用事實證明了其生存的價值和歷史使命。上網本衍生出的市場細分需求符合了大多數人對筆記本便捷、易用等方面的應用體驗。實際上,上網本與傳統筆記本、平板電腦可以各行其道,“術業有專攻”。但是,長久以來,上網本與筆記本之間便是一對技術性矛盾體,最明顯的就是上網本的便攜性與筆記本性能兩方面的優勢得不到有效的“兼得”。 如今又有平板電腦參戰,上網本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市場壓力。
在PC市場的多年發展中,不難總結出一條規律,產品的發展總是呈現多元化,也就是既要有“魚的鮮美”又要有“熊掌的野味 ”,才更能滿足大眾的口味,走向主流應用。2009年,微軟CEO鮑爾默就曾針對上網本出路提出自己的見解,他認為,“超輕薄電腦會解決上網本困境”。如今,鮑爾默的預見似乎一步步變為現實,因為這樣一種介于傳統筆記本與上網本之間的新興產物——超便攜筆記本已經誕生。
超便攜筆記本應消費需求而生
新生產品的出現不是憑空而來,而是根據切實的市場需求,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筆記本電腦市場。在網絡化生活日漸豐盈的今天,移動互聯的應用需求以及隨時隨地的體驗感大幅勁增,用戶們選擇移動上網、辦公、娛樂等方面的載體也更加理性,“符合自己的實際需要就是最佳選擇”成為人們購買筆記本的基本原則。
業內人士認為,從大眾需求層面上分析,人們往往希望擁有一款輕便、低價、能隨時上網且性能配置過硬的筆記本,對筆記本的綜合性要求有明確的期望;而從細分需求層面上分析,每一類人群對PC筆記本產品的要求都不一樣。比如游戲玩家,隨時隨地與別人online對決,就需要配置高、清晰度高、便攜的筆記本,而新聞記者從業人員則是更多體現在文字編輯上。
如何找到多種需求“兼得”的契合點,是電腦廠商再戰“小本江湖”的關鍵。上網本“鼻祖”華碩推出超便攜筆記本EeePC1201N,其他PC巨頭也不甘示弱,惠普EliteBook 2540p、聯想Thinkpad X100e、宏碁Aspire 2420-200512Ci等產品相繼爭鋒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超便攜筆記本理念更多地符合了大多數人的需求,也正是這樣的綜合性優勢架起了上網本與傳統筆記本“溝通的橋梁”。
通過對市場的分析,不難發現,超便攜筆記本的出現是對筆記本市場產品線的延伸與補充,將會有充裕的發展空間,與上網本、傳統筆記本、平板電腦并肩而行。而消費者不管是選擇傳統筆記本、上網本、平板電腦,還是超便攜筆記本,完全取決于自身的實際需求。(羅添 張緒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