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長期以來,由于我國兒童專用藥過少,致使兒童在用藥時常常盲目比照成人標準減量服用。專家認為簡單地將成人藥“打折”使用的做法并不科學,呼吁政府盡快做出兒童藥品的統一規劃,積極引導藥企研發和生產兒童專用藥,避免兒童因服用成人藥產生不良反應的現象發生。
有這樣一組數據:我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是是成人的2倍,而新生兒更是達到4倍,而且全國每年死于不良用藥者1/3是兒童。臨床醫生認為,很多兒童不明疾病疑與用藥不當有關。他們說,兒童肝、腎等臟器發育不完善,容易使藥物在體內蓄積,引發不良反應。而且像小病用藥不當導致大病就醫的孩子幾乎天天都有。
記者在醫院見到一位因不當服用成人藥而住院的兒童。當時孩子拉肚子,父母就給孩子吃了兩粒諾氟沙星,但效果不明顯,很快又加了兩粒。隨后,孩子便開始昏睡不醒,四肢發抖。檢查結果是孩子因過量服用諾氟沙星而導致了藥物中毒。像這樣小病用藥不當導致大病就醫的孩子幾乎天天都有。
兒童不當服用成人藥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無藥可服。目前國內兒童藥整體發展水平很低,常規止咳、助消化藥不少,但救命的藥很少有兒童版,比如,兒童心臟病、肝腎臟等病越來越多,但國內只有成人藥,沒有兒童劑型。記者走訪了多家藥店和醫院,在一家三甲醫院的藥房內,90%以上藥品沒有兒童劑型。比如河南省兒童醫院里一種治療心功能不全的藥物,用量極其嚴格,患兒每次只能用二十分之一,因為沒有兒童劑型,只得將片劑研成粉末分成20等份。而免疫抑制劑、腫瘤用藥等幾乎沒有兒童版。
我國兒童專用藥如此缺乏,一位三甲醫院的藥劑科主任認為,造成這種狀況的根本原因有兩個:一是政府缺少兒童藥品統一規劃,政策滯后;二是藥企缺乏社會責任心,研發水平低下。
但一位藥企負責人卻告訴記者,之所以不愿研發兒童藥是因為,研發兒童藥工藝復雜,成本高、利潤低、周期長,藥物評價難度也大,幾乎沒有孩子為新藥做臨床試驗。更重要的是,政府在這些方面沒有政策支持。
對此,專家建議國家應該對兒童藥品進行一個統一的規劃,并且降低兒童藥品研發審批門檻,政策向有社會責任感的藥企傾斜,同時國家藥典也應補充部分兒童用藥信息。(記者任磊萍 河南臺記者張穎凡 鄭州臺記者馬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