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靠等 選科靠猜 找地兒靠問
醫院如迷宮 看病像闖關
掛號大廳,在閃爍的科室名面前,一直咳嗽的郝鑫犯起了嘀咕,不知道該掛耳鼻喉科還是呼吸內科。“要是掛錯了就意味著之前停車、排隊的辛苦都白費了,再給我來個誤診,那就更‘杯具’了。”
開車前來就醫為覓得一個車位要煞費苦心,一不小心就有可能被貼罰單;好不容易掛上號后還要在渾濁的空氣中忍著病痛排隊,等待醫生的召喚;見過醫生的患者又要拿著病歷奔走于醫院的各個角落,在不同的地點檢查、交費、取藥……很多患者搖頭嘆息將醫院比作“迷宮”。記者走訪多家醫院,勾勒出患者在“迷宮”中的求醫之路。
第一關
進大門
門前搶車位
上午9點,同仁醫院西樓南門前已排起車龍,一直向北延伸,老遠就聽見人車嘈雜聲。張超探出頭,四下尋找停車位,在南門對面的停車場上,一塊“車位已滿”的牌子擋住了他的去路,張超被夾在十幾輛車中,在停車場前等待。“嗨,醫院門口排排隊,習慣了。”張超關上車窗,把廣播從新聞調成了相聲。
“天天如此。”停車場的管理員跑去指揮一輛正在倒車的小轎車,他扯著嗓子喊著擋路車的車號。“每天早上不到8點,就開始排隊往里擠,同仁醫院又和北京醫院挨在一起,看病的人就更多了。”只有當車輛駛出,管理員才會放進下一輛車。在停車場的外圍,也停著幾輛汽車,每輛車都被“貼條”,《違法停車處理告知單》在雨刷器下隨風擺動。
同仁醫院北側的北京醫院門前,道路兩側有一百多個車位,早已被各種車輛占據,一輛正在尋找車位的別克車突然停下,原來一輛白色捷達正慢慢地從車位中駛出,沒等捷達車完全駛出,別克車就已經斜插進去,迅速占領了車位。“真跟網上的搶車位似的,不搶就沒有停車的地兒。我轉悠半個小時了,才找到地方。這車位倒是真考驗停車技術。”停好車子后司機對記者說。
“我是來看病人的,有車位嗎?”一塊禁止進入的牌子擺在大門中間,北大人民醫院門前的管理員擺了擺手,轉過頭小聲嘀咕,“來看病人,開個什么車啊,這不是添亂嗎?”據管理員介紹,周一的時候車最多,早上7點半前后和下午1點左右是兩個高峰期,“忙的時候一分鐘就能進出一輛車。”管理員掏出茶杯抽空喝了口熱水。
積水潭醫院的北門開在一個窄巷子里,巷子兩側靠著一排自行車,幾輛汽車慢慢地跟在行人后面,“如果堵車,就算病人骨折或者在流血,也只能這么開進去或者被抬進去。”一位管理員說。“如果醫院實在沒有地方,能不能在醫院周圍建立體停車場呢?”張超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