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2日, 全國296種基本藥物的零售指導價正式開始執行,不少藥比以前便宜了。不過,鄭州不少市民發現, 不少常見的藥,買著買著不見了。
藥店:
部分限價藥 要么下柜 要么沒限價
“沒有這種藥,已經下柜了。”昨天上午,在鄭州南郊一家連鎖藥店,市民黃先生購買氟康唑時,營業員這樣告訴他,原因是“賣不起”。
這位營業員說,治療真菌感染的氟康唑以前賣價都40多元,可現在的限價只有9.1元,如果按限價賣,賣價會遠遠低于進價,哪個藥店會賠錢賣。
再比如治療胃病的奧克膠囊,以前賣49元,現在限價29.8元,像這類“賠錢”的藥,他們22日就接到總部的通知,要求先下架再說。
此外,史克腸蟲清按照限價應該是6.4元,但這家藥店仍賣12.5元。緯一路上一家藥店也賣這個價。
不過在老百姓大藥房紅專路店,記者發現史克腸蟲清的標簽已經改為6.4元。店長李超說,史克腸蟲清的進價為9元。像這樣限價比進價低的藥品,他們藥店涉及的有30到50種,按照總部要求,雖然賠錢,但都下調了價格。
“我們暫時不會下柜,但是正和廠家積極協商,如果庫存賣完了廠家還不降價,我們也會考慮選擇其他替代品。”李超說。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以前每次藥品降價,都會出現便宜藥在藥店消失的情況,這次由于降價品種多,覆蓋面大,所以降價藥“失蹤”的現象比較明顯。
社區服務站:
部分站點尚未接到降價通知
“我們還沒有接到通知,但衛生服務站的不少藥本來就比限價低,因此這次調價對衛生服務站沒有多大影響。”鄭州市一家衛生服務站的郭姓負責人說。
郭姓負責人說,服務站的藥物歸屬醫院統一調配。“如果國家的補貼政策不能到位,醫院不降價,我們自然也不會降價。”
鳳凰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王鵬則表示,他們已經接到了通知。他說,這次降價的多是常用藥,這讓患者很容易得到實惠。衛生服務站的消炎抗菌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從原來的12.42元降到12.18元;中藥中,烏雞白鳳丸從16元降至15元。
市民李女士說,與藥店、醫院相比,她更希望社區服務站藥品的價格能落實到位,大部分小病她還是在社區服務站“解決”的。
廠家:
盡快調整價格,方便消費者購買
大量的藥店聯系廠家退貨,廠家啥反應?
“他們可能會降低出售價,但也不排除一些廠家不再生產某類藥品的可能。”昨天,文化路附近一藥店負責人張先生說,他們已經和廠家取得了聯系,廠家態度目前不太明確。對于“消失”的藥品什么時候能夠上架,張先生表示不好推算,可能很快,也可能要一兩個月。
湖北某制藥公司工作人員說,他們也正在和銷售商進行溝通,但降低成本價等詳情因涉及商業機密,不便透露。
河南一家藥企的銷售經理表示,國家對基本藥物價格調整幅度在預料之中,本次降價幅度和范圍遠小于此前歷次國家有關的降價。對于應付商家的退貨,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
專家:
光靠降藥價 解決不了看病貴
大家都在關注藥價的調整情況,不過在上海海虹·今辰藥業市場部經理楊昌順看來,藥品降價,并不能觸及“看病貴”根本問題。
楊昌順認為,看病貴的根源不是藥價貴,而是醫生不開廉價藥。而這個責任,醫生應該承擔15%,醫院承擔35%,國家要承擔50%。
國家為什么承擔的責任最高?因為,在國家投入不足的情況下,“以藥養醫”是國家政策。在此情況下,醫院發展經費來源,醫生改善生活來源,都靠藥費賺錢,不開貴藥,怎么賺錢?
但總體來看,他認為,此次新醫改的思路是清晰的。基本藥物制度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但老百姓能否買到廉價藥,就成為這次政策是否成功的重要標準。藥品的強制配備和使用、零差率銷售、虧損由國家補貼等,都應逐步落實到位。“現在一些地方暫時難買降價藥,是因為基本藥物的其他配套措施及各地的詳細實施細則還沒有出臺。”
“看病貴”問題如何能夠真正解決?楊昌順表示,新醫改中全民醫保、醫保支付變革就是很好的對策:“按人頭付費”、“按病種付費”、醫保預付制等,綜合實施起來,將減少患者自費支出,增加醫生自覺處方廉價藥的動能,看病貴將逐步得到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