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難,吃藥貴”一直都是老百姓關注的大問題。近日,百姓期待已久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正式實行,和現行政府規定的零售指導價相比,約45%的藥品降價,平均降幅12%左右。由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消費者不用再支付原來需要承擔的15%加價部分,因此消費者購買部分基本藥物將比原來便宜三成左右,而且報銷比例也將明顯大于其他藥品。
藥品降價一時成為城中熱話,這是否意味著市民真正受惠呢?信息時報記者結合這一熱點話題,走訪佛山各大醫療機構和藥房,采訪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專家,了解佛山市民“看病吃藥”的真實現狀。
預約掛號:南海數家醫院尚未開通
從10月1日起,全國各地三甲醫院都要推出預約掛號服務,預約可為網上和電話等形式。記者走訪佛山各大醫院發現,除佛山市第一醫院、佛山中醫院、佛山市第二醫院已開通預約掛號業務外,其他醫院都尚未開通,“看病掛號不排隊”至今尚未普及。在佛山市第一醫院,網上預約掛號系統已經開通,導診告訴記者,只要填寫相關資料成為會員,免費領取診療卡后即可享受預約掛號服務。不過記者發現預約掛號后仍然要排隊,且記者領取診療卡后第二天才收到醫院短信系統發出的預約掛號密碼,可見預約掛號系統要成熟運行還需一段時間。
而佛山第二人民醫院則聯合健康網推出“便民服務”,市民可到醫院辦卡后進行預約掛號。奇怪的是,這種“便民服務”以收費產品形式推出,最低價位的“預約掛號卡”要花費60元,號稱“看病掛號不排隊,一卡通用超過25家大型知名醫院”。此外還有198元的健康卡,標榜“家庭的私人健康管家”。對此,有病人表示,網絡中介預約掛號卡收費的形式,“其實是變相交錢插隊掛號”。日前,衛生部發文要求從11月開始,公立三級醫院要實行預約診療服務,并不得與中介合作額外收費。
另外,南海幾家醫院都尚未開通預約掛號服務,記者以病人身份去醫院詢問是否可以預約掛號,負責掛號的工作人員均回答“沒有”、“不行”等。市民黃生抱怨“掛號都難,更別說掛專家號了”。記者特地去佛山市第一醫院調查發現,每天在內科、兒科排隊等診的市民不少,尤其是早上。“掛號要排隊,門診大廳要排隊,醫生辦公室門口還要排隊,排兩個多鐘才看十幾分鐘的病。”張姨抱怨:“如果我有高血壓或者低血糖,等看病都等暈了!”
門診體檢:部分體檢項目較形式化
記者在佛山各大醫院調查發現,各醫院都推出天價體檢套餐。佛山市第一醫院推出的“翡翠體檢套餐”,價格高達16475.9元,且未含抽血材料費。而南海人民醫院的VIP鉆石套餐,價格高達6700.3元。記者來到市一醫院門診二樓體檢中心發現,排隊等候體檢的大有人在,無論是拿表登記還是交付費用,都排起長龍,各個項目的診室門口更是人頭擁擁。護士告訴記者,從早上7點半門診開始上班就已經有人在排隊了,有些市民7點多就已經過來了。市民蔡小姐說:“如果體檢項目里有B超,還要預約等排位,很麻煩。”也有不少市民表示,部分體檢項目較為形式化。“耳鼻喉檢查其實就是排個隊讓醫生看兩眼。”市民黃先生說。
佛山中醫院一名醫生表示,醫院推出的檢查組合病人可自由選擇,根據自己需要適當增加或減少部分項目,部分價格高的體檢套餐是為了適應市場的要求推出的。記者發現,醫院體檢中心的“貴賓室”或“特別體檢中心”門庭冷落,跟普通體檢門診大廳人氣鼎盛形成鮮明對比。
醫保同城:大佛山自身還沒有聯網
廣州醫學院附屬廣佛醫院10月21日正式在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掛牌,首個“廣佛醫院”掛牌,是否標志著廣佛醫療合作進入實際操作階段?
記者特意走訪了佛山多家廣佛醫院,發現不僅廣佛醫保尚未聯網,整個大佛山自身也還沒有聯網。醫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南海居民、職工到其他區就醫,出院時不能享受現場報銷待遇,必須帶齊相關單據回當地社保局報銷,程序較為麻煩。曾被保險公司外派到醫院負責補充醫療保險的盧先生就說,醫保雖是惠民政策,但未能深入民心,因為醫保政策每年都有變動。
記者采訪多名市民后發現,很多人對醫保政策了解甚少,甚至不知道報銷手續。盧先生說,由于社保局會給醫院定額的醫療費用,所以一些醫院以住院有醫療報銷為名,建議不需要住院的輕病病人住院。且病人住院時,部分醫院的醫生會把丙類的自費藥物劃為醫保報銷藥物范疇,在病人角度為病人省錢,卻增加政府的醫保補貼。據了解,不少醫保定點藥店為增加銷量允許市民刷醫保卡購買非藥品,看來醫保的規范化之路還很漫長。
藥價下調:市民戲稱便宜藥品“降價死”
有醫藥代表稱部分藥品政府指導價低于進價,藥店無利可圖只有將其下架
市民期待已久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正式實行,這已經是國內第19次明確宣布大幅度調整藥品價格。和現行政府規定的零售指導價相比,約45%的藥品降價,平均降幅12%左右。由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消費者不用再支付原來需要承擔的15%加價部分,因此消費者購買部分基本藥物將比原來便宜三成左右,而且報銷比例也將明顯大于其他藥品。
但一些市民在接受信息時報記者采訪時,對這次藥品降價反應不一:“藥品降價,我們老百姓肯定非常歡迎。但是為什么降了價還這么貴?而且限價的便宜藥很快就買不到了。”據悉,這種疑問并非個別市民的感受,藥品降價的確已經不是第一次,但每每相關部門發布降價通知后,一些比較便宜的藥品便會“銷聲匿跡”,市民將之戲稱為“降價死”。
醫院 近百種藥品價格調整
記者走訪佛山市內多家醫院發現,從10月22日開始,多家醫院藥劑科已從相關渠道獲悉此次藥價調整信息,根據“廣東省互聯網藥品采購系統”的通知,按照省的統一價格進行調整。佛山市中醫院藥劑科主任雷凱君向記者介紹,從21日開始,醫院共調整了96個藥品品種,主要涉及到抗生素、普藥和中成藥等。她舉例,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降價幅度最大,從原來的13元下降到5.4元,降幅達70%。
從了解的情況來看,市內各大醫院藥價總體下降了,讓市民看病享受到不少優惠。本次藥品調價有升有降,又有哪些部分藥品價格上漲?雷凱君表示,對于漲價的藥品,市中醫院維持原價不變。
藥店 多家藥店稱未有通知
醫院藥價下降了,各大藥店的價格如何?記者走訪佛山市內大森林、開心大藥房等多家藥店發現,佛山大部分藥店均表示并未收到通知,藥品銷售價格維持原價不變。在季華路五路濟岐藥店,記者發現牛黃上清片、利巴韋林等多種國家基本藥物并未按照指導價下調。“雖然從電視上看到藥品調價消息,但未接到通知要求藥品降價。”該藥店一名銷售員說。
記者看到,該藥店銷售的牛黃上清片24片裝,此次指導價是3.3元,而藥店售價仍以8元出售;而利巴韋林藥店價格為7元,也遠高于指導價的3.8元。該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銷售一盒牛黃上清片藥店只有0.8元利潤,所以不可能按照指導價調到3元出售,這個價格連進貨價都不夠。“雖然電視報道說基本藥物降價了,但藥店不可能做賠本的買賣。”
醫藥代表:降價藥重新包裝推出
本輪藥品調價,許多藥品的指導價都只是一兩元。不少藥店銷售人員指出,1元多的藥品,藥店根本是在賠本賺吆喝,因為藥品從生產到銷售,藥品的材料、包裝、運輸,加上藥店租金等,成本就不止1塊多了。藥品之所以出現“降價死”現象,原因就是藥品政府指導價低于進價,也就是常說的“價格倒掛”,政府不給予相應的補貼,藥店沒有利潤甚至虧本,就只能選擇將該藥下柜。
一名藥廠醫藥代表向記者透露,藥廠一旦遇到藥店將降價的藥品退回,為了生存也只能打擦邊球,在名稱和規格上改頭換面再次推出市場。因為國家發改委指定的基本藥物指導價,但沒有規定藥廠和藥店必須生產和銷售這些藥品。所以,一般藥店為了賺取利潤采取調整藥品品種,尋找替代藥品和另外廠家等手段,維持藥品的高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