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世界頭號殺手并仍持續增長,大約有一半的病例發生在亞太地區。世界心臟聯盟前任主席Shahryar A. Sheikh教授表示,“一級預防治療并控制危險因素,如吸煙、運動少、高血壓、高膽固醇和肥胖等,在降低全球心血管疾病負擔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據悉,心血管病人死亡的數量將從2005年的1750萬上升到2015年的2000萬例。僅僅在中國,預計從2006年至2015年,由于心臟病、中風、糖尿病的并發癥所導致的費用將達5580億美元。與西方國家相比,亞洲地區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趨年輕,處于15至69歲之間的年富力壯時期,近半數死亡歸因于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臟病和腦卒中。
全球市場調查公司GMI于2008年進行的一項在線調查表明,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具有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同時也發現只有十分之一被調查的中國人認為對心臟病發作和腦卒中的危險因素“非常了解”。在中國,51%的被調查者說他們從來沒有跟醫護人員談起過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或腦卒中發作。此外,14%的被調查者此前曾被建議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但沒有堅持使用。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心臟中心主任霍勇教授介紹:生活條件的改善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使得中國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迅速趕超美國等發達國家,但是中國心血管疾病防控卻與發達國家有著不小的差距。逆轉中國心腦血管疾病上升趨勢的關鍵在于一級預防,因此生活方式和健康教育等行為模式的干預是我們首先要大力推廣的。在藥物預防措施中,我們非常需要像阿司匹林這樣廉價且有效的預防手段,只有這樣的預防手段才能真正惠及大多數普通的百姓。
(責任編輯:張曉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