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市(北京市)規模最大的精神病院——回龍觀醫院正面臨收治能力“吃緊”的問題。按照副院長王紹禮的話說,約有一半左右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不能及時入院治療。
安定醫院、北大六院等精神病?漆t院同樣在超負荷運轉。對于這一問題,衛生部副部長尹力6月19日表示,今明兩年全國將改擴建550家精神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精神科,提高對重性精神病人的救治能力。
同樣,本市衛生部門也將推出新舉措——打造精神衛生防治的三級網絡,建立精神病人到社區康復的新模式。
>>問題
病床不夠患者無法及時入院
7月5日上午10點,回龍觀醫院。
數十名患者集中在門診大廳等待就診。連通10個診室、寬度不足2米的走廊內,也擠滿了患者和家屬。
這一天,老年科病房主任尚蘭出診。每次出診,她都不愿面對一個事實——“因病房的床位處于超飽和狀態,即使確診為需要住院治療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也無法收治,只能被遣返回家”。
臨近中午,尚蘭已經看了20個病人,但仍有復診或從外地趕來的病人不斷要求加號。郭世勛(化名)老人在家人陪伴下,掛到了尚蘭當天的最后一個號。
看到面容疲憊的郭世勛老人,尚蘭知道情況不妙。經詢問得知,84歲的郭世勛這些天情緒很不穩定,經常發脾氣、罵人、無目的地來回走動,而且還晝夜不睡,家人被其折騰得無所適從。“上周老爺子就來過,當時就已經出現了一些癥狀,但因為沒床位,只能給他開點藥,沒想到會這么嚴重”。
未能入院的不止郭世勛一人。半天的門診結束后,還有兩名年歲較大、處于急性發病期的重性精神病患者未能入院?粗喴蔚睦夏昃癫∪藷o奈地打道回府,尚蘭覺得“心里不是個滋味”。
床位緊張的精神病院不止回龍觀醫院一家。記者了解到,安定醫院和北大六院等其他三甲精神病專科醫院都處于超負荷運轉狀態。
回龍觀醫院副院長王紹禮保守估計,受過高的占床率影響,約有一半左右的重性精神病患者不能及時入院治療。
封閉管理患者行為嚴重退縮
眼瞅著醫院近千名病人由新病號變成老病號,甚至由青年步入老年,主管醫生尚蘭甚是擔憂。“精神病院實施的是封閉式管理,長期住院的病人因獲取外界信息渠道不暢,也不能與正常人交流,容易導致社交技能、社會功能的下降”。
1989年,17歲的文杰(化名)被送到回龍觀醫院進行治療。文杰入院時情緒興奮、敏感多疑,不僅當著異性面脫衣服,而且總撿拾垃圾吃。她當即被確診為患青春期精神分裂癥,隨即開始對其進行入院治療。經過3個月的系統治療后,文杰的亢奮、幻想等癥狀已基本被控制,達到了出院標準,但文杰的姐姐卻以沒有撫養義務為由,拒絕將其接回家。
沒想到,這一住就是20年,盡管醫院多次通過電話、面談甚至動員文杰勸說家人將自己接出院,但家人都沒有將其接出院,只是偶爾前來探視。
現在,文杰已從一個青春期少女變成了中年婦女,外表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要大幾歲。因不和外界接觸,不愛與他人交流,文杰已出現了嚴重的行為退縮癥狀,不僅表情木訥,沒有說話欲望,而且包括工作、理想等高級意向也都沒有了。“讓洗澡就洗澡,讓吃飯就吃飯,不管她就坐在那里不動彈,更別說提要求了!”提到文杰,尚蘭連連嘆息,那語氣像是在說自己不爭氣的孩子。